是铁还非铁。是公心、是公愁泪。紫纠苍结。
葵柄尺三银篆六,姓氏日星高揭。
相映耀、西台苦节。
天意指麾如臣意,恁河山、似瓮悲南裂。
歌正气,唾壶缺。倒持悔未奸狙击。
敢怜渠、环娇柳靓,黄冠归乞。
一舸零丁军散后,几葬仙铜马石。
留此柄、铮铮难折。
莫漫招魂唱朱鸟,袒红衣、夜舞临安月。
恐隐起,蜀鹃血。
是铁还非铁。是公心、是公愁泪。紫纠苍结。
葵柄尺三银篆六,姓氏日星高揭。
相映耀、西台苦节。
天意指麾如臣意,恁河山、似瓮悲南裂。
歌正气,唾壶缺。倒持悔未奸狙击。
敢怜渠、环娇柳靓,黄冠归乞。
一舸零丁军散后,几葬仙铜马石。
留此柄、铮铮难折。
莫漫招魂唱朱鸟,袒红衣、夜舞临安月。
恐隐起,蜀鹃血。
这首《贺新凉/贺新郎》以宋朝信国公文天祥的“铁如意”为题,借物咏人,表达了对文天祥忠贞不渝、英勇抗敌精神的赞美与敬仰。
“是铁还非铁”,开篇即以疑问句式,引出对“铁如意”的独特认知,既强调其材质之坚,又暗示其象征意义之深。接下来,“是公心、是公愁泪”,直接点明“铁如意”所承载的是文天祥的忠诚与忧国忧民之情。
“紫纠苍结。葵柄尺三银篆六,姓氏日星高揭。”描绘了“铁如意”的外观特征,紫与苍交织,葵柄与银篆相映,不仅展现了其工艺的精湛,更寓意着文天祥的崇高地位和光辉形象。
“相映耀、西台苦节。天意指麾如臣意,恁河山、似瓮悲南裂。”通过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悲壮的氛围,西台苦节象征文天祥在逆境中的坚守,天意与臣意的呼应,以及河山的悲痛,都深刻地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悲愤。
“歌正气,唾壶缺。倒持悔未奸狙击。”这里引用了“唾壶缺”的典故,表现了文天祥面对强敌时的正气凛然,即使在失败之际也不失英雄本色。同时,也暗含了对奸佞小人的讽刺。
“敢怜渠、环娇柳靓,黄冠归乞。”这一句通过对比,赞扬了文天祥的高尚情操,即使在困境中仍保持尊严,不向权贵低头。
“一舸零丁军散后,几葬仙铜马石。”描述了文天祥在兵败后的孤独与凄凉,以及他最终的牺牲,表达了对其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
“留此柄、铮铮难折。莫漫招魂唱朱鸟,袒红衣、夜舞临安月。”最后两句话,一方面赞扬了文天祥坚韧不屈的精神,即使在死后仍能保持其铮铮铁骨;另一方面,通过“招魂”、“朱鸟”、“红衣”等意象,表达了对文天祥英灵的怀念与敬仰,以及对其精神的传承。
整首词情感饱满,语言凝练,通过对“铁如意”的描绘,成功地塑造了文天祥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展现了其忠诚、勇敢、高尚的品质,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深深敬意和无限哀思。
游遍东西南朔,究竟关闽濂洛。
淹贯典坟丘索,镕铸精华糟粕。
驱役风云电雹,成就文章著作。
静似澄潭碧落,动若枢机橐籥。
清比朱霞白鹤,高等泰山乔岳。
悟到先天天不言,坐断湖山山一角。
手持一卷太极图,默与濂溪添注脚。
五行一,阴阳也,诚无为,机善恶。
阴阳一,太极也,入一门,闭六凿。
太极本无极,也领真如归寂莫。
用之则行舍则藏,此是北山真行乐。
遥寻竺土契参同,直溯横渠绍家学。
广文先生清洒洒,官冷心閒身未暇。
手提木铎出蓬蒿,去年东去今西下。
重来别路两经秋,正值空林初解夏。
道旁车笠走相送,班荆旧是同游者。
忆昨齐昌一访君,半载山癯寄官舍。
春风三月送归僧,梦里昔游如昨夜。
人生离合会有时,勿惜为君重劝驾。
殷勤次第说官程,四坐相看莫相讶。
西南一路入高凉,平原道直澄川泻。
只轮车上青油伞,稳坐看山如广厦。
到时日暮宿邮亭,四野孤烟起桑柘。
诸生束带出郭迎,明发斋夫催上马。
入门高坐讲道德,二帝三王无五霸。
上农播种下农穫,莫误糠秕作良稼。
大儒出矣小儒鸣,安事诗书兴教化。
闻君早得如意珠,一颗圆明大无价。
今来卖与辨州儿,罔象离朱难假借。
山僧拭目几回看,临岐休说无生话。
祇凭寄语彼都人,罄取顽金归大冶。
当知今日李先生,也向东林曾结社。
《送李苍水主教化州》【明·成鹫】广文先生清洒洒,官冷心閒身未暇。手提木铎出蓬蒿,去年东去今西下。重来别路两经秋,正值空林初解夏。道旁车笠走相送,班荆旧是同游者。忆昨齐昌一访君,半载山癯寄官舍。春风三月送归僧,梦里昔游如昨夜。人生离合会有时,勿惜为君重劝驾。殷勤次第说官程,四坐相看莫相讶。西南一路入高凉,平原道直澄川泻。只轮车上青油伞,稳坐看山如广厦。到时日暮宿邮亭,四野孤烟起桑柘。诸生束带出郭迎,明发斋夫催上马。入门高坐讲道德,二帝三王无五霸。上农播种下农穫,莫误糠秕作良稼。大儒出矣小儒鸣,安事诗书兴教化。闻君早得如意珠,一颗圆明大无价。今来卖与辨州儿,罔象离朱难假借。山僧拭目几回看,临岐休说无生话。祇凭寄语彼都人,罄取顽金归大冶。当知今日李先生,也向东林曾结社。
https://shici.929r.com/shici/7SFG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