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张北山太极行乐之图》
《题张北山太极行乐之图》全文
明 / 成鹫   形式: 古风

游遍东西南朔,究竟关闽濂洛。

淹贯典坟丘索,镕铸精华糟粕。

驱役风云电雹,成就文章著作。

静似澄潭碧落,动若枢机橐籥。

清比朱霞白鹤,高等泰山乔岳。

悟到先天天不言,坐断湖山山一角。

手持一卷太极图,默与濂溪添注脚。

五行一,阴阳也,诚无为,机善恶。

阴阳一,太极也,入一门,闭六凿。

太极本无极,也领真如归寂莫。

用之则行舍则藏,此是北山真行乐。

遥寻竺土契参同,直溯横渠绍家学。

(0)
鉴赏

这首诗以“题张北山太极行乐之图”为题,由明代诗人成鹫所作。诗中描绘了对张北山所绘太极行乐图的赞美与解读,充满了道家哲学的深意。

首先,诗中提到“游遍东西南朔,究竟关闽濂洛”,表达了对张北山艺术造诣的敬仰,认为其作品能够涵盖四方,深入道家哲学的核心区域。接下来,“淹贯典坟丘索,镕铸精华糟粕”则赞扬了张北山在艺术创作中对经典文献的广泛涉猎和深刻理解,以及在吸收与提炼过程中展现出的高超技艺。

“驱役风云电雹,成就文章著作”进一步展现了张北山在艺术创作上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仿佛能驾驭自然界的元素,创造出令人赞叹的艺术作品。“静似澄潭碧落,动若枢机橐籥”则通过对比,形象地描绘了张北山作品中的宁静与动态之美,如同深邃的碧水与运转的枢机,既静谧又充满活力。

“清比朱霞白鹤,高等泰山乔岳”将张北山的作品比作纯净的朱霞与翱翔的白鹤,以及巍峨的泰山与乔岳,强调其作品的高尚与深远。最后,“悟到先天天不言,坐断湖山山一角”表达了对张北山作品中蕴含的道家哲学智慧的赞赏,认为其作品如同先知的沉默,却能洞察宇宙的奥秘,占据心灵的一隅。

“手持一卷太极图,默与濂溪添注脚”则直接点明了张北山作品与道家哲学大师周敦颐(濂溪)思想的关联,暗示其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接下来的五行、阴阳、诚无为、机善恶等词语,进一步揭示了作品中蕴含的道家哲学观念,强调了“太极”的核心地位及其在宇宙万物生成与发展中的作用。

“阴阳一,太极也,入一门,闭六凿”则阐述了“太极”与“阴阳”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太极”这一核心概念来理解和把握世界。最后,“用之则行舍则藏,此是北山真行乐”表达了对张北山艺术与哲学追求的肯定,认为其作品既能顺应自然法则,又能隐退于世,是一种真正的快乐与满足。

“遥寻竺土契参同,直溯横渠绍家学”则将张北山的艺术与哲学探索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之中,提及印度佛教与宋代理学家张载(横渠)的思想,表明其作品不仅体现了道家哲学,还融合了其他文化传统,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广泛的学术视野。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张北山太极行乐图的赞美与解读,不仅展示了其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更深入探讨了其中蕴含的道家哲学思想,以及与佛教、儒家等其他文化传统的联系,体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刻的理解与尊重。

作者介绍
成鹫

成鹫
朝代:明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猜你喜欢

悼云泉勤庵主

正坐长斋早得衰,中年一病莫医治。

悬知水复山重地,难度风饕雪虐时。

乘兴前村曾有约,寄声绝顶可无诗。

禅房手自栽花木,付主林神好护持。

(0)

小屋牵萝补,高轩偃盖过。

(0)

句·其一

汤汤散作家家惠,莫与贪泉一样看。

(0)

野园移植小松

平生岁寒心,颇好岁寒色。

一松如人长,惨淡穷山侧。

樵儿日过之,有意斧斤得。

予心异尔意,野圃为移植。

醉听疏声眠,吟到细阴息。

落落岩涧姿,相对永朝夕。

如言千载后,其长可千尺。

人生虽百年,相期眇无极。

且结无情游,汝固予何易。

岂待百年外,人松两殊迹。

人为松下土,松化土上石。

我生始逾壮,足以伴寒碧。

(0)

赠杜咨秘校

唐代诗人杰,家居世杜陵。

祖风今不坠,君学善相承。

气直横秋鹗,文雄绝汉鹏。

风骚如命将,坛复让谁登。

(0)

登梵天上方

廊腰偃月势环遭,秋宇澄明照一毫。

楼槛转身侵白日,海山随眼没惊涛。

泉枯碧甃鳗形遁,屋跨苍崖鸟翼劳。

屈指旧游今二纪,新愁烂熳入风骚。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