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爱南山好,时逢夏景残。
白云兼似雪,清昼乍生寒。
九陌峰如坠,千门翠可团。
欲知形胜尽,都在紫宸看。
日爱南山好,时逢夏景残。
白云兼似雪,清昼乍生寒。
九陌峰如坠,千门翠可团。
欲知形胜尽,都在紫宸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末山景图。"日爱南山好,时逢夏景残"表达了诗人对南山美景的喜爱以及对于夏天即将结束的感慨。夏季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生命力的勃发,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份生机也渐渐减退,故有“时逢夏景残”之叹。
"白云兼似雪,清昼乍生寒"则描绘了南山上白云如同积雪,虽然是炎热季节,但在这片清新的日光下,却仍能感受到一丝凉意。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使读者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那份凉爽。
"九陌峰如坠,千门翠可团"进一步描绘了南山的壮丽景色,其中“九陌”指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千门翠可团”则形容山上古老建筑群落被绿意覆盖。这些意象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以及历史遗迹的深切赞赏。
最后,"欲知形胜尽,都在紫宸看"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洞悉一切的高远情怀。“紫宸”在古代常用以指代帝王所居之地,这里可能暗喻诗人希望能够有更为广阔的视角去理解和欣赏世界万象,从而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超脱。
总体来看,诗中融合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对历史遗迹的怀念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既具体细腻又高远深邃的情感与思考。
久假而不归,乌知非我室。
千金重卜邻,况乃连兄侄。
以此为因依,周旋日已密。
侍儿知花性,权令司纸笔。
频来藉花茵,琴尊间编帙。
或往叩邻扉,胡床欢促膝。
一年周一迁,光景流波疾。
芘身久仰人,茫茫余自失。
物贵返厥初,旭日行当出。
图书归旧厨,几案留净室。
庭木醉霜华,朱柿与黄橘。
人禽竞扳窥,呵护从此毕。
我身等蘧芦,宁暇儿女恤。
谢主兼别邻,返钥仍封鐍。
长安市儿鬻珠好,五侯七贵竞争宝。
快意宁复论兼金,但获明珠即绝倒。
远物何由遂见珍,彩光错落称媚人。
声价无如走盘上,贵重直使连城嗔。
倾都豪货每如此,九重好尚亦复尔。
大农进御犹不敷,濒海仍闻出中使。
陆路纷纷生绎骚,楼船泛泛历波涛。
貂珰乘机恣渔猎,黔黎丧魄等鸿毛。
纵然探得珠万斛,难免海滨兴怨讟。
老蚌剖残明月孤,重渊搜尽骊龙哭。
吾闻廉守昔孟尝,合浦珠徙还复光。
比来竭泽何为者,珠倘有灵珠应藏。
又闻国宝在得士,圣主投珠士乃止。
与其径寸鉴数车,孰若高贤照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