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牍顿劳真俗务,精魂耗尽竟何功。
八千里外炎蒸地,五百年前烈士风。
失志文皇遗董贾,得时虞帝擢夔龙。
伊谁卒负苍生望,咄咄还书几字空。
案牍顿劳真俗务,精魂耗尽竟何功。
八千里外炎蒸地,五百年前烈士风。
失志文皇遗董贾,得时虞帝擢夔龙。
伊谁卒负苍生望,咄咄还书几字空。
这首诗《偶咏(其一)》由明代诗人钟芳所作,表达了对官场劳碌与个人理想实现之间的矛盾的深刻思考。
首联“案牍顿劳真俗务,精魂耗尽竟何功”,诗人直抒胸臆,感叹在繁琐的公务中,自己的精神和精力被消耗殆尽,却不知这样的付出究竟能带来什么实际成果。这里反映了诗人对于官场日常工作的无奈与困惑。
颔联“八千里外炎蒸地,五百年前烈士风”,通过时空的对比,将当前的环境与历史上的英雄气概相联系。八千里外的炎热之地象征着艰苦的环境或艰难的处境,而五百年前的烈士风则代表了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这表明诗人虽身处困境,但内心仍怀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
颈联“失志文皇遗董贾,得时虞帝擢夔龙”,运用典故,以文皇(即汉文帝)遗董贾(董仲舒和贾谊)和虞帝(即舜帝)擢升夔龙(传说中的神兽,比喻杰出人才)来表达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文皇遗董贾意味着理想中的贤臣未能得到重用,而虞帝擢夔龙则暗示了历史上杰出人才得以施展才华的幸运。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未能在政治舞台上大展宏图的遗憾。
尾联“伊谁卒负苍生望,咄咄还书几字空”,诗人发出疑问,是谁最终辜负了人民的期望?“咄咄”一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愤怒,而“几字空”则暗示了自己对于现状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通过对官场生活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冲突的深切忧虑,以及对于自身命运的深深感慨。
泽国风烟恶,平居念少游。
三冬霜树少,八月火云流。
旅馆那堪暑,危台独觉秋。
远林藏小寺,虚市隔孤洲。
日落山衔碧,江昏蜃吐楼。
云峰连北斗,鸟道绝南州。
丘壑从兹逝,轩裳岂足留。
终当思范蠡,归泛五湖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