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国风烟恶,平居念少游。
三冬霜树少,八月火云流。
旅馆那堪暑,危台独觉秋。
远林藏小寺,虚市隔孤洲。
日落山衔碧,江昏蜃吐楼。
云峰连北斗,鸟道绝南州。
丘壑从兹逝,轩裳岂足留。
终当思范蠡,归泛五湖舟。
泽国风烟恶,平居念少游。
三冬霜树少,八月火云流。
旅馆那堪暑,危台独觉秋。
远林藏小寺,虚市隔孤洲。
日落山衔碧,江昏蜃吐楼。
云峰连北斗,鸟道绝南州。
丘壑从兹逝,轩裳岂足留。
终当思范蠡,归泛五湖舟。
此诗描绘了郁孤台周围的自然景观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联“泽国风烟恶,平居念少游”,开篇即以“泽国”点明地点,暗示环境的潮湿与风烟缭绕,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怀念着过往的游历,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颔联“三冬霜树少,八月火云流”,通过季节的变化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冷暖交替。三冬时节,树木稀疏,仅剩几株耐寒之木;而八月则炎热如火,云彩在空中飘动,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夏末秋初的景象。
颈联“旅馆那堪暑,危台独觉秋”,将视角转向人的感受,旅馆在酷暑中显得难以忍受,而在高高的台上却能感受到秋天的凉意。这一对比,既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差异,也反映了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
尾联“远林藏小寺,虚市隔孤洲”,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的宁静画面,远处的树林中隐藏着小寺,空旷的市场与孤岛相隔,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接下来,“日落山衔碧,江昏蜃吐楼”,日落时分,山色与天空融为一体,江面在黄昏中显得朦胧,仿佛蜃气所形成的楼阁,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感。
“云峰连北斗,鸟道绝南州”,云雾缭绕的山峰与北斗星相连,鸟道蜿蜒,通往遥远的南方,象征着远方的不可知与探索的渴望。
最后,“丘壑从兹逝,轩裳岂足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以及对官场名利的淡泊。丘壑(山川)是自然的象征,诗人愿意随其逝去,而轩裳(官服)则是世俗的束缚,不值得留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郁孤台周围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薄薄酒,胜茶汤。粗粗布,胜无裳。丑妻恶妾胜空房。
五更待漏靴满霜,不如三伏日高睡足北窗凉。
珠襦玉柙万人祖送归北邙,不如悬鹑百结独坐负朝阳。
生前富贵,死后文章,百年瞬息万世忙。
夷齐、盗蹠俱亡羊,不如眼前一醉是非忧乐两都忘。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吾友遇知己,策名逢圣朝。
高才擅白雪,逸翰怀青霄。
承诏选嘉宾,慨然即驰轺。
清昼下公馆,尺书忽相邀。
留欢惜别离,毕景驻行镳。
言及沙漠事,益令胡马骄。
丈夫拔东蕃,声冠霍嫖姚。
兜鍪冲矢石,铁甲生风飙。
诸将出冷陉,连营济石桥。
酋豪尽俘馘,子弟输征徭。
边庭绝刁斗,战地成渔樵。
榆关夜不扃,塞口长萧萧。
降胡满蓟门,一一能射雕。
军中多宴乐,马上何轻趫。
戎狄本无厌,羁縻非一朝。
饥附诚足用,饱飞安可招。
李牧制儋蓝,遗风岂寂寥。
君还谢幕府,慎勿轻刍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