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平翠看青嶂,枕上长教捲画帘。
今日清陂堂里宿,寒波万顷浸银蟾。
人间好景无如此,物外清游岂易兼。
富贵功名非我事,尚容山水乐无厌。
当年平翠看青嶂,枕上长教捲画帘。
今日清陂堂里宿,寒波万顷浸银蟾。
人间好景无如此,物外清游岂易兼。
富贵功名非我事,尚容山水乐无厌。
这首诗描绘了清陂堂内的一番景象与诗人的心境。首句“当年平翠看青嶂,枕上长教捲画帘”以回忆的手法,勾勒出往昔在青山翠色中静观美景的情景,仿佛那画卷般美丽的山峦就在眼前,让人沉醉其中。次句“今日清陂堂里宿,寒波万顷浸银蟾”则将读者带入当前的场景,清陂堂内夜宿,窗外是万顷寒波,一轮明月倒映其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接下来,“人间好景无如此,物外清游岂易兼”两句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赞叹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认为这样的自然美景难以在世俗生活中轻易体验到,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追求。最后,“富贵功名非我事,尚容山水乐无厌”则点明了诗人的态度,他并不在意世俗的荣华富贵和功名利禄,而是更愿意沉浸于山水之间,享受自然带来的乐趣,这种心境显得淡泊而高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场景,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超然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童奴从长耳,万风声萧骚。
归从半山路,问字良亦劳。
卧闻饥虎啸,唤醒平生豪。
前山忽涌月,始觉所见高。
颀然有远孙,载酒江湖敖。
胸中湛水镜,邂逅得所遭。
古月还相照,了不隔秋毫。
但怜露草湿,时复暮虫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