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奴从长耳,万风声萧骚。
归从半山路,问字良亦劳。
卧闻饥虎啸,唤醒平生豪。
前山忽涌月,始觉所见高。
颀然有远孙,载酒江湖敖。
胸中湛水镜,邂逅得所遭。
古月还相照,了不隔秋毫。
但怜露草湿,时复暮虫号。
童奴从长耳,万风声萧骚。
归从半山路,问字良亦劳。
卧闻饥虎啸,唤醒平生豪。
前山忽涌月,始觉所见高。
颀然有远孙,载酒江湖敖。
胸中湛水镜,邂逅得所遭。
古月还相照,了不隔秋毫。
但怜露草湿,时复暮虫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夜景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牟巘以“童奴从长耳,万风声萧骚”开篇,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自然野趣的世界,长耳童奴在风声中忙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
接着,“归从半山路,问字良亦劳”,诗人通过描述归途中的劳顿与求知的艰辛,体现了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对自然的深切感悟。这一段既是对个人经历的写照,也是对当时社会文化氛围的一种反映。
“卧闻饥虎啸,唤醒平生豪”,通过听到远处虎啸的声音,诗人被激发出内心深处的豪情壮志,这不仅是一种自然界的震撼,更是内心情感的释放。虎啸与豪情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与人类情感的共鸣。
“前山忽涌月,始觉所见高”,月亮突然从前方山头升起,让诗人意识到自己的视野变得更为开阔。这一转折不仅美化了景色,也寓意着心灵的觉醒与提升。
“颀然有远孙,载酒江湖敖”,诗人遇到了一位远方的孙子,两人一同畅饮于江湖之上,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这一场景充满了浪漫与诗意,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胸中湛水镜,邂逅得所遭”,诗人自比为清澈的水镜,能够映照出世间万物,无论是相遇还是遭遇,都能坦然面对。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古月还相照,了不隔秋毫”,即使是在秋天的夜晚,古老的月亮依然明亮地照耀着大地,没有任何障碍物能遮挡它的光芒。这一句象征着时间的永恒与真理的不可动摇。
最后,“但怜露草湿,时复暮虫号”,诗人关注于露水沾湿的草地和偶尔传来的虫鸣,这些细微的自然现象引发了他对生命短暂与自然循环的感慨。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魅力的作品。
搀枪堕九霄,列缺乱阡陌。
西城若黔庐,东墟已堆甓。
幽栖仅容膝,隐市意自适。
天公不我相,同此编户厄。
平生一丘壑,未信天地窄。
终焉感穷途,万虑集中夕。
载观宇宙内,在在等公宅。
鄙夫六尺躯,俯仰叹逼仄。
炙手事当路,快意已烂额。
野子今兀然,乘除付陈迹。
此身亦何有,而复身外惑。
相逢肯分山,试面九年壁。
霜凝雪冱,正斗标临丑,三阳将近。
万木凋零,群芳消歇,禁苑有梅初盛。
异香似薰沈水,素色端如玉莹。
人尽道,第一番,天遣先占春信。标韵。尤耿耿。
月观水亭,谁解怜疏影。
何逊扬州,拾遗东阁,一见便生清兴。
望林止渴功就,不数夭桃繁杏。
岁寒意,看结成秀子,归调商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