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除夜》
《除夜》全文
宋 / 田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红烛除花酒满卮,绕廊风细动帘帷。

已从半夜分春漏,即是平明受岁时。

或省转官因大庆,元正立仗忆丹墀。

吟思何日承宣召,却得金门和御诗。

(0)
注释
红烛:红色的蜡烛,古代常用以照明,也象征喜庆。
花酒满卮:装满花朵的酒杯,形容宴席的热闹。
春漏:古代计时器,漏壶中的水滴代表时间流逝。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元正: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丹墀:皇宫中的红色台阶,代指宫廷。
承宣召:接受皇帝的召见。
金门:皇宫的代称,常指皇帝居所。
御诗:皇帝所作的诗,表示尊贵。
翻译
红色蜡烛照亮了花瓣满溢的酒杯,微风轻拂走廊,窗帘微微摆动。
夜半时分,春的气息已经从漏壶中流淌出来,天亮后便迎接新的一年。
或许是因新年庆典而晋升官职,此时想起在宫中立仗的场景和朱红台阶。
何时能蒙受皇帝的召见,得以在金门应和御诗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除夕之夜的热闹场景与个人对新岁到来的期待。"红烛除花酒满卮,绕廊风细动帘帷"一句,通过红色的蜡烛、盛满的酒卮和轻拂的风声,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有些许忧郁的氛围。这里的“除花”通常指的是年终岁末时用来庆祝新年的装饰,如同现在的年画或春联。而"绕廊风细动帘帷"则是对室内环境的描写,给人以一种静谧而又不失奢华的感觉。

"已从半夜分春漏,即是平明受岁时"表达了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夜晚,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古代中国使用水钟测量时间,到了除夕之夜,每听到一漏(相当于现代的45分钟),都意味着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

"或省转官因大庆,元正立仗忆丹墀"这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仕途的期待。在古代中国,每逢年初,朝廷都会进行一些礼仪活动,同时也是一些官员调动职位的时候。这里“元正”指的是农历新年的开始,而“立仗忆丹墀”则是希望能够在这新的岁首得到升迁或是其他的好事。

最后两句"吟思何日承宣召,卻得金门和御诗"表达了诗人对能被皇帝召见并且获赐诗章的向往。在古代中国,如果诗人能够受到皇帝的赏识,并得到皇帝亲自赐予的诗句,那是一种极高的荣誉,也意味着诗人的才华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整首诗通过对除夕之夜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新年的期待,以及对个人仕途的渴望。同时,这也反映出了古代文人对于朝廷的依赖和向往,他们的文学创作很大程度上是与政治生活紧密相连的。

作者介绍

田锡
朝代:元

猜你喜欢

彭泽道中二首·其二

兹日定何日,前山连后山。

吾曹凡事懒,此去几时还。

复辟尚英爽,弃官真等闲。

异时怀二子,惆怅此山间。

(0)

浙江有感

候潮门外浙江西,曾忆浮舟自此归。

万古波涛今日是,一身踪迹昔人非。

愁侵壮齿头先白,泪入秋风眼易眵。

日暮彷徨不能去,连堤疏柳更依依。

(0)

满庭芳·其三和王常令双莲堂

翠盖千重,青钱万叠,雨馀绿涨银塘。

藕花无数,高下斗芬芳。

浑似华清赐浴,温泉滑、洗出真香。

何妨更,合欢连理,高压万芝祥。

风流,贤太守,当年奏瑞,盛事名堂。

好是琉璃池上,一片宫妆。

况有薰风解愠,流霞泛、丝竹成行。

依莲暇,联珠唱玉,应不愧金相。

(0)

廉馀堂

高堂面山水,境与动静兼。

惟动故能乐,惟静故能廉。

乐也知有馀,廉也笑无餍。

(0)

送秦德久守安丰

历水分携十六年,相逢须鬓尽苍然。

喜君宦况新来好,许我交情老更坚。

小雨送行春溜急,长杨留别午阴圆。

画船插帜澄江远,回首风帆指绣川。

(0)

和戴禹功水云馆留题

兵火间关我尔同,相逢聊喜话匆匆。

山长不碍飞云去,江涨应从远水通。

白鹭晚潮初浸脚,雨花遗址正横空。

临风遐想成惆怅,千古兴亡一局终。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