圃在前村若个知,山逢愚叟会须移。
前言戏耳君休怪,七绝成阴自有时。
圃在前村若个知,山逢愚叟会须移。
前言戏耳君休怪,七绝成阴自有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适所作的《再赋(其二)》。诗中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圃”与“山”赋予了生命,通过“若个知”、“会须移”等词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独特见解和情感寄托。
首句“圃在前村若个知”,以疑问的语气描绘了一幅隐秘而神秘的画面,仿佛那片园圃隐藏在前村的某个角落,鲜为人知,引人遐想。接着,“山逢愚叟会须移”一句,将山与愚叟联系起来,暗示着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微妙互动。愚叟在这里象征着智慧与自然的融合,他能够洞察自然之理,甚至可以移动山岳,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力量。
后两句“前言戏耳君休怪,七绝成阴自有时”,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创作与自然规律之间关系的思考。前言中的“戏”字,既是对上文的轻松回应,也暗含着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理解。诗人认为,如同七绝这样的诗歌创作,其影响力和效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自然规律的遵循。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认识,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界运行规律的敬畏之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艺术之间相互关联的独特感悟,具有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
白云生处疏山寺,无水无柴世得知。
若问道人今日事,木蛇钻破铁锅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