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痴常似醉,何异梦中人。
欲达终无见,怀疑道岂亲。
非为贪闭口,那是益于身。
先生堪寂默,种福不传因。
愚痴常似醉,何异梦中人。
欲达终无见,怀疑道岂亲。
非为贪闭口,那是益于身。
先生堪寂默,种福不传因。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恬淡自若的生活态度。开篇“愚痴常似醉,何异梦中人”两句,将自己比喻为常年醉酒之人,或如同行走在梦境中的行者,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超脱和豁然忘我之意。
接着“欲达终无见,怀疑道岂亲”两句,则表明诗人虽然有所想要表达或传递,但却始终无法让他人理解,或许是因为语言的局限,或是思想的隔阂。这里流露出一丝自嘲与无奈。
“非为贪闭口, 那是益于身”两句,说明诗人之所以不多言,是出于对个人修养和心灵成长的考虑,而不是因为贪图安逸或懒惰所致。这是一种内在的自律与自我提升。
最后,“先生堪寂默,种福不传因”两句,则是对一位师长(或可能是诗人自己)的赞美。这里的“先生”可能指的是修行者或有道德高尚之士。他们能够忍受寂寞与沉默,以此种方式积累福德,而这种福德并不会因为外在因素而消散。
整首诗通过淡泊明志、超脱世俗的语言,展现了一种高洁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