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阁如公盍见收,尚淹外补为民忧。
身为邦国三年计,心在江湖万里秋。
乘兴举杯还对月,得閒搜句或临流。
平生恨不逢名士,岂谓年来遂此谋。
台阁如公盍见收,尚淹外补为民忧。
身为邦国三年计,心在江湖万里秋。
乘兴举杯还对月,得閒搜句或临流。
平生恨不逢名士,岂谓年来遂此谋。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对于政治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心境。开篇“台阁如公盍见收,尚淹外补为民忧”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中高官厚集的不满和对百姓疾苦的关心。紧接着,“身为邦国三年计,心在江湖万里秋”则透露出诗人作为国家的管理者已经三年的时间规划,同时内心却充满了对远方大自然的向往和秋天的愁绪。
“乘兴举杯还对月,得閒搜句或临流”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在兴之所至时,举起酒杯与明月相对,或是在闲暇时刻寻找佳句,抑或是临着溪流吟咏。这些都是古代文人常有的雅致生活和艺术追求。
最后,“平生恨不逢名士,岂谓年来遂此谋”则表达了诗人一生的遗憾,即没有遇到真正的才子佳人,同时也反思自己年华易逝,是否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规划。
整首诗通过对比官场与自然、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深刻追问。
冉冉春云阴,郁郁晴光莹。
取次踏青行,发越怀春兴。
拚知天女后,如逢雨花剩。
宜笑入香台,含颦出幽径。
徙倚极烟霄,徘徊整花胜。
随态惊蝶起,思逐流莺凝。
美目乍延盼,弱腰安可凭。
朝日望犹鲜,春风语难定。
拎翠岂无期,芳华殊有赠。
持向慧香前,为许心期证。
如何违玉缨,沈情击金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