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清低树晚含霜,乘兴同过选佛场。
面北袈裟方丈地,天南炎海一津梁。
玄探优钵拈花晚,茗啜灵泉引锡长。
自爱浮生閒半日,前途底事却消忙。
秋清低树晚含霜,乘兴同过选佛场。
面北袈裟方丈地,天南炎海一津梁。
玄探优钵拈花晚,茗啜灵泉引锡长。
自爱浮生閒半日,前途底事却消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日游览曹溪的情景,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的融合。首句“秋清低树晚含霜”以清秋之景开篇,低垂的树木在晚霜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寒意的氛围。接着,“乘兴同过选佛场”,表达了诗人兴致勃勃地探访佛教圣地的愉悦心情。
“面北袈裟方丈地,天南炎海一津梁”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面是北方寺庙中的僧人穿着袈裟,静坐于方丈之地,另一面则是南方炎热的海域,诗人将两者巧妙联系,暗示了佛法的普遍性和深远影响,无论南北,佛法都能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和指引。
“玄探优钵拈花晚,茗啜灵泉引锡长”描绘了诗人深入探索佛法的过程,通过“优钵拈花”的典故,象征着对佛法的深刻领悟;“茗啜灵泉”则展现了在清泉中品茗的雅趣,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这两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细节的品味和享受。
最后,“自爱浮生閒半日,前途底事却消忙”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淡然态度。他认为,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妨抽出片刻时间来享受生活的美好,不必过于忧虑未来的事情。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和禅宗思想的结合,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哲学。
万象盘回处,年来此创亭。
喧阗当邑地,清绝倚禅扃。
砌迥波流碧,窗凉洞壑青。
人家晴渡口,渔钓暖沙汀。
岸竹风成韵,皋禽晓晒翎。
栽花多是药,题壁半书经。
远客凭消恨,高僧与勒铭。
扫苔朝复暮,闲日醉还醒。
不可穷吟思,将须列画屏。
浮虚莫轻赏,美美独丁宁。
拥貔貅万骑,聚千里、铁衣寒。
正玉帐连云,油幢映日,飞箭天山。
锦城起方面重,对筹壶、尽日雅歌闲。
休遣沙场虏骑,尚馀匹马空还。那看。更值春残。
斟绿醑、对朱颜。正宿雨催红,和风换翠,梅小香悭。
牙旗渐西去也,望梁州、故垒暮云间。
休使佳人敛黛,断肠低唱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