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疏古木矗危梯,开始知经几摄提。
还有石桥容客坐,仰看兰若与云齐。
风生阴壑方鸣籁,日烈尘寰正望霓。
从此上山君努力,瘦藤今日得同携。
扶疏古木矗危梯,开始知经几摄提。
还有石桥容客坐,仰看兰若与云齐。
风生阴壑方鸣籁,日烈尘寰正望霓。
从此上山君努力,瘦藤今日得同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攀登山峰的景象与心境。开篇“扶疏古木矗危梯”两句,形象地展示了攀爬高山的艰难和险峻,古木参差,危梯临空,给人以探险求索的勇气与挑战。紧接着,“开始知经几摄提”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在此过程中对时间的感悟和体验,或许是在攀登中对生命流逝有所领悟。
“还有石桥容客坐,仰看兰若与云齐。”这里的景象转换至一处可供休憩之地——石桥。诗人在此坐下,抬头观赏兰花(可能指的是山间野生的兰草)和云朵相齐的美丽画面,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暗示了心灵的平静与满足。
“风生阴壑方鸣籁,日烈尘寰正望霓。”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典型的山间景象。微风在幽深的山谷中轻拂,引发出远处鸟鸣之声,而烈日当空,对比着尘世的喧嚣与高远的云端,或许诗人在此时刻有所感慨。
最后,“从此上山君努力,瘦藤今日得同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和对友人的邀请。诗人鼓励自己和朋友一起攀登,不仅是身体上的努力,更是精神上的追求。这“瘦藤”可能象征着艰苦的攀爬过程,同时也意味着在困难中同行的坚定承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间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个人内在世界的探索。
一岁春光九十日,三分已是一分休。
何曾快见花烧眼,只解潜催雪满头。
莫问穷通求季主,自齐生死学庄周。
终须摆脱人间事,高逐冥鸿狎海鸥。
昔有二大士,比迹相差池。
一隐卢老堂,一作贫舍儿。
任缘本无意,音韵偶追随。
高唱既绝诣,豹隐那得窥。
颖公实静者,妙赏心自知。
以此墨守虑,远继白雪词。
首叙同契语,生死一推移。
末祛唱酬迹,风月非所私。
中间任游戏,不假永篇题。
自此探骨髓,杜兰杂香蘼。
翻思前作者,往往求其皮。
彼非不论量,泛浪忽深思。
但取偶世语,高调终莫追。
颖公整襟量,峭耸乘嵚危。
冥搜尚论古,快警耳目疑。
不从禅寂缚,此道信权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