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船箫鼓,记年时佳节。漫衍鱼龙正奇绝。
但而今、却向梦里家山,凭记取、一水潇湘呜咽。
当门悬艾虎,彩线香菰,谁更投诗吊忠烈。
千古最伤心,脉脉高情,祗付与、金瓯残缺。
恨闰月、经年恰迟来,算带得骄阳,恼人情热。
画船箫鼓,记年时佳节。漫衍鱼龙正奇绝。
但而今、却向梦里家山,凭记取、一水潇湘呜咽。
当门悬艾虎,彩线香菰,谁更投诗吊忠烈。
千古最伤心,脉脉高情,祗付与、金瓯残缺。
恨闰月、经年恰迟来,算带得骄阳,恼人情热。
这首《洞仙歌·闰重午》由清代词人陈家庆所作,描绘了端午节的场景,尤其是闰五月的特殊氛围。词中充满了对传统节日的怀念和对历史人物的追思。
开篇“画船箫鼓,记年时佳节”,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端午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乘着装饰华丽的船只,吹奏着音乐,庆祝这个传统节日。接下来,“漫衍鱼龙正奇绝”一句,通过描述鱼龙舞表演的奇特与精彩,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然而,词的转折出现在“但而今、却向梦里家山,凭记取、一水潇湘呜咽”。这句话表达了词人对现实与过去的对比,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梦中回忆起家乡的山水,特别是那条呜咽的潇湘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当门悬艾虎,彩线香菰,谁更投诗吊忠烈。”这一句继续描绘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悬挂艾虎、佩戴彩线、品尝香菰,同时不忘纪念忠烈之士,体现了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最后,“千古最伤心,脉脉高情,祗付与、金瓯残缺。”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国家命运的感慨,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对国家兴衰的思考之中。“恨闰月、经年恰迟来,算带得骄阳,恼人情热。”则以闰月的迟到为喻,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同时也表达了对夏日炎炎的无奈和情感的热烈。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端午节的传统文化特色,以及词人对历史、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西风吹户牖,犹自客荆蛮。
积水浮秋汉,微阳淡远山。
蝉稀疏叶尽,雨歇片云闲。
何日忘簪绂,深居石室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