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匪碧岩使,满腹鉴湖秋。
不居上界官府,来作散仙游。
长佩高冠人伟,组练锦袍官贵,清献旧风流。
杓柄长多少,洗尽蜀民愁。鵔鸃冠,貂尾案,鹭鸶辀。
时来正恐不免,留滞剑南州。
帘卷西州风雨,庭伫百城歌鼓,桃李翠云绸。
谁谓蜀山远,只在殿山头。
有匪碧岩使,满腹鉴湖秋。
不居上界官府,来作散仙游。
长佩高冠人伟,组练锦袍官贵,清献旧风流。
杓柄长多少,洗尽蜀民愁。鵔鸃冠,貂尾案,鹭鸶辀。
时来正恐不免,留滞剑南州。
帘卷西州风雨,庭伫百城歌鼓,桃李翠云绸。
谁谓蜀山远,只在殿山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为赵运判师生日所作,以赞美其人品与才情。"有匪碧岩使,满腹鉴湖秋",以碧岩使者比喻赵运判师,言其如秋水般深邃,满腹经纶。"不居上界官府,来作散仙游",表达了对赵运判师超脱世俗,似仙人般自由的敬仰。
"长佩高冠人伟,组练锦袍官贵",描绘了他的仪态和地位,虽身居高位,却保持着清正廉洁的风流。"杓柄长多少,洗尽蜀民愁",以酒器比喻其治理能力,暗示他能解民于困苦之中。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绘华丽的服饰和象征权力的物品,进一步强调赵运判师的威仪和影响力。"谁谓蜀山远,只在殿山头",以蜀山隐喻他的声望和地位,虽身处蜀地,但其影响如同近在咫尺的殿山。
整体来看,这首词赞美了赵运判师的才华、品格和政绩,同时也寄寓了对他的期待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