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留别》
《留别》全文
唐 / 唐彦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西入潼关路,何时更盍簪。

年来人事改,老去鬓毛侵。

花染离筵泪,葵倾报国心。

龙潭千尺水,不似别情深。

(0)
翻译
向西进入潼关的道路,何时能再相聚共戴冠簪。
近年来人事变迁无常,年岁增长白发渐渐侵染。
宴会上的花朵沾染了离别的泪水,我像向日葵一样忠诚报效国家的心。
即便是深千尺的龙潭之水,也不及离别之情这般深沉。
注释
潼关:古代关隘,位于陕西中部,此处象征着旅途的终点或转折点。
盍簪:古代男子成年礼的一种象征,指成人后不再束发,而是戴上簪子,此处代表重逢或团聚。
人事改:人事变迁,指社会、环境或人际关系的变化。
鬓毛侵:形容年老,鬓发渐白,暗示岁月流逝。
离筵泪:离别宴会上的泪水,表达离别之苦。
葵倾:比喻忠诚,如向日葵始终面向太阳,此处象征对国家的忠诚。
龙潭:比喻极深且危险的地方,这里可能暗指深深的思念或情感。
别情深:离别的深情,强调分离时的情感深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之愁和对国家的担忧,诗人以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不确定的忧虑。

"西入潼关路,何时更盍簪。" 这两句开启了全诗的意境,潼关一向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离别之处。诗人通过提问自己的归期,表达了对远行和离别的无奈。

"年来人事改,老去鬓毛侵。" 这两句写出了时光易逝,人世沧桑,以及个人的衰老。这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变化,也映射出时代的变迁。

"花染离筵泪,葵倾报国心。" 花和草都被离别之泪所浸染,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伤。而“葵倾”则是比喻诗人的忠诚和对国家无尽的关怀。

"龙潭千尺水,不似别情深。" 龙潭之水以其深邃著称,诗人借此形容自己的情感之深厚,这种情感与常人的不同,它蕴含着更为复杂的情愫和对国家的忠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个人情感和时代变迁的抒发,展示了诗人深沉的离别之情和对国家深切的牵挂。

作者介绍
唐彦谦

唐彦谦
朝代:唐   号:鹿门先生   籍贯: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   生辰:?~893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猜你喜欢

秋宵宴别卢侍御

风亭弦管绝,玉漏一声新。

绿茗香醒酒,寒灯静照人。

清班无意恋,素业本来贫。

明发青山道,谁逢去马尘。

(0)

送张秀才之长沙

君向长沙去,长沙仆旧谙。

虽之桂岭北,终是阙庭南。

山霭生朝雨,江烟作夕岚。

松醪能醉客,慎勿滞湘潭。

(0)

秋馆雨后得弟兄书即事呈李明府

弟兄书忽到,一夜喜兼愁。

空馆复闻雨,贫家怯到秋。

坐中孤烛暗,窗外数萤流。

试以他乡事,明朝问子游。

(0)

移家别树

千种庭前树,人移树不移。

看花愁作别,不及未栽时。

(0)

古松歌

山上山下松,森沈翠盖烟。

龟鳞犀甲锁支体,泉声雨脚洗春风。

深碧麈尾埽冥濛,浅黄龙腹盘穹崇。

拿天攫地数千尺,恐作云雨归维嵩。

维嵩成大厦,莫遣邂逅逢樵者。

(0)

杨柳枝·其六

千树阴阴盖御沟,雪花金穗思悠悠。

先朝事后应无也,惟是荒根逐碧流。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陆游 屈大均 王世贞 刘克庄 苏轼 胡应麟 杨万里 欧大任 姚燮 彭孙贻 白居易 赵蕃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