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入潼关路,何时更盍簪。
年来人事改,老去鬓毛侵。
花染离筵泪,葵倾报国心。
龙潭千尺水,不似别情深。
西入潼关路,何时更盍簪。
年来人事改,老去鬓毛侵。
花染离筵泪,葵倾报国心。
龙潭千尺水,不似别情深。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之愁和对国家的担忧,诗人以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不确定的忧虑。
"西入潼关路,何时更盍簪。" 这两句开启了全诗的意境,潼关一向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离别之处。诗人通过提问自己的归期,表达了对远行和离别的无奈。
"年来人事改,老去鬓毛侵。" 这两句写出了时光易逝,人世沧桑,以及个人的衰老。这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变化,也映射出时代的变迁。
"花染离筵泪,葵倾报国心。" 花和草都被离别之泪所浸染,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伤。而“葵倾”则是比喻诗人的忠诚和对国家无尽的关怀。
"龙潭千尺水,不似别情深。" 龙潭之水以其深邃著称,诗人借此形容自己的情感之深厚,这种情感与常人的不同,它蕴含着更为复杂的情愫和对国家的忠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个人情感和时代变迁的抒发,展示了诗人深沉的离别之情和对国家深切的牵挂。
君向长沙去,长沙仆旧谙。
虽之桂岭北,终是阙庭南。
山霭生朝雨,江烟作夕岚。
松醪能醉客,慎勿滞湘潭。
弟兄书忽到,一夜喜兼愁。
空馆复闻雨,贫家怯到秋。
坐中孤烛暗,窗外数萤流。
试以他乡事,明朝问子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