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记涪翁语,无尘有发僧。
无尘方愿学,有发亦何曾。
学士年年样,车门日日乘。
二毛犹胜我,不必愧鬅鬙。
长记涪翁语,无尘有发僧。
无尘方愿学,有发亦何曾。
学士年年样,车门日日乘。
二毛犹胜我,不必愧鬅鬙。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岳珂所作的《梳头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回忆了对一位名叫涪翁的僧人的印象,他强调了涪翁的超凡脱俗,无尘的心境和修行。诗人表示自己也希望能像涪翁那样去除尘世的纷扰,但承认自己仍有世俗的烦恼,如头发的增多。
"长记涪翁语,无尘有发僧",这两句描绘出涪翁的禅意形象,他不仅言语深邃,且已达到无尘无欲的境界,即使有发,也象征着他的心境并未完全脱离红尘。
"无尘方愿学,有发亦何曾",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向往,虽然自己未能完全达到无尘的状态,但仍然怀揣着学习和追求的心。
"学士年年样,车门日日乘",这里可能暗指诗人自身的日常生活,尽管忙碌,但仍需应对世俗事务,每日出入于官场。
最后两句"二毛犹胜我,不必愧鬅鬙","二毛"指的是头发斑白,诗人自嘲地说,即使头发斑白,自己仍不如涪翁清心寡欲,不必为世俗的忧虑而感到惭愧。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己未能完全达到理想状态的自我解嘲,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爨下有焦桐,柯亭有枯竹。
何期得遇蔡中郎,一取为琴一为笛。
中郎已死知音稀,每有奇物谁能知。
汨没泥沙弃水火,令人往往心伤悲。
国初至今二百载,其人与骨今安在。
二图沦落在人间,墨迹依稀犹未改。
吾乡陈伯炜、郑浮丘,两人前辈称风流。
坐宾楼上三更月,吹笛空江万籁秋。
名公诗句题应遍,画图潇洒尤堪羡。
恍若笛声江上闻,尚疑月色楼头见。
当年弃置废簏中,蠹鱼蚀尽尘埃蒙。
余偶得之发大叫,心颜怡悦开双瞳。
吁嗟乎,奇物显晦自有数,岂但柯亭之竹峄山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