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坐同支许,清言胜永嘉。
忽秾平野色,犹似讲坛花。
岸帻和风狎,移床返照斜。
将何消酩酊,乞得老僧茶。
高坐同支许,清言胜永嘉。
忽秾平野色,犹似讲坛花。
岸帻和风狎,移床返照斜。
将何消酩酊,乞得老僧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再次一同登临雨花台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氛围的和谐交融。
首联“高坐同支许,清言胜永嘉”,开篇即点出与友人共处高坐,闲谈如清风拂面,胜过永嘉之雅集,表达了对友情与对话的珍视。
颔联“忽秾平野色,犹似讲坛花”,转而描写眼前的景色,平野间色彩浓郁,仿佛是讲坛上的花朵,生动地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意的融合。
颈联“岸帻和风狎,移床返照斜”,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在微风中轻抚帽檐,享受着夕阳余晖的温馨场景,体现了生活的闲适与惬意。
尾联“将何消酩酊,乞得老僧茶”,以一个问句结束,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老僧的茶来化解酒后的醉意,进一步深化了对友情与自然的向往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登高望远、清谈雅聚、自然美景以及生活情趣的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追求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情趣,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人文关怀。
夙昔慕鲁连,挟愤欲蹈海。
嗣乃笑其愚,何不看胡亥。
今知冢中骨,及躬且危殆。
倘得一睹之,保身吾岂怠。
吾师明月珠,晔晔多光彩。
不甘遗暗途,且欲资甄采。
遂奋紫骝驹,长安逐驽骀。
期展千里足,昂昂致高垲。
岂意志未伸,忽值城邑改。
一夫弄权柄,万方沸鼎鼐。
异军倏然起,民意未可绐。
固有旧田园,犹得滋兰茝。
天命已可知,所望归而待。
奈何一嗟跌,默默以千载。
北望泪沾裾,魂兮尔安在。
焉得复归来,雷音听奏凯。
全诗三百篇,蔽以无邪思。
新安违卜序,乃有淫奔词。
再传及王柏,诞妄尤不支。
删替死麇篇,二南蒙诟訾。
更据平王号,编次王风移。
降及郑卫风,一一屏斥之。
私议曲阜本,白璧留瑕疵。
蚍蜉撼大木,徒为后世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