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多于治,害多于利。悲多于喜,恶多于美。
一阴一阳,奈何如此。
乱多于治,害多于利。悲多于喜,恶多于美。
一阴一阳,奈何如此。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治乱吟五首(其一)》中的第一首,它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世间万物对立统一的哲理。"乱多于治,害多于利",表达了世间纷扰多于秩序,灾害多于福祉的现象;"悲多于喜,恶多于美",则揭示了人生中负面情绪和不好的事物似乎更为常见。诗人通过对比,提出了"一阴一阳"的阴阳哲学观念,暗示了世间万物皆有正反两面,难以单一地评判好坏。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性,反映了邵雍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酒市渐闲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送数声惊雁,下离烟水,嘹唳度寒云。
好在半胧溪月,到如今、无处不销魂。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算翠屏应是,两眉馀恨倚黄昏。
三年到此百无功,种得桃花满县红。
此日不能收拾去,一时分付与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