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风烟似我园,且将萧散乐馀年。
向来已不忧三黜,老去谁能羡九迁。
门外往还惟白足,里中游旧尽华颠。
竹林已是幽栖地,只恐风流愧七贤。
何处风烟似我园,且将萧散乐馀年。
向来已不忧三黜,老去谁能羡九迁。
门外往还惟白足,里中游旧尽华颠。
竹林已是幽栖地,只恐风流愧七贤。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芾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隐逸生活和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操。
“何处风烟似我园,且将萧散乐馀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园林景致的喜爱,以及愿意在这里安享晚年,过着一种淡泊明志、随遇而安的生活。风烟和园林形成了一种恬静美好,与诗人的心境相契合。
“向来已不忧三黜,老去谁能羡九迁。”这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名利地位的超然,他不为世俗的得失所动摇,自信自己的选择无需他人评价。这里的“三黜”和“九迁”都是古代用以比喻官职升迁的词汇。
“门外往还惟白足,里中游旧尽华颠。”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日常生活,他不愿意在外奔波,只是在自己的园林之间散步,享受着自然赋予的一切美好。这里的“白足”形象地表达了自由自在的状态,而“华颠”则是对园中花木之盛美的描写。
“竹林已是幽栖地,只恐风流愧七贤。”最后两句诗人提到自己的住所已经成为一处隐逸之地,只担心自己无法达到历史上那些高尚品德的人物——“七贤”——的境界。这表明了诗人对个人修养和道德水平的追求,以及他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自然景物的对话,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俗、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才高诸彦故无嫌,兄弟同时举孝廉。
东观外除方墨绶,西州相见已苍髯。
灵胥引水清穿市,神禹分山翠入帘。
好去弦歌聊自慰,郡人谁敢慢陶潜。
手持官牒出神皋,迎客遥知贺酒醪。
照映里门非白屋,欺凌春草有青袍。
宦游虽晚何妨久,饿显从来不必高。
孝友父兄家法在,想能清白遗儿曹。
水远浮秋色,河空洗夜氛。
行随一明月,坐失两孤云。
露发此时湿,风颜何处醺。
淹留各有趣,不比汉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