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余以庚寅十月十日抵敝庐今恰三年感而有作偶成三律·其二》
《余以庚寅十月十日抵敝庐今恰三年感而有作偶成三律·其二》全文
宋 / 吴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何处风烟似我园,且将萧散乐馀年。

向来已不忧三黜,老去谁能羡九迁。

门外往还惟白足,里中游旧尽华颠。

竹林已是幽栖地,只恐风流愧七贤。

(0)
注释
风烟:景色。
我园:我的家园。
萧散:悠闲自在。
馀年:晚年。
三黜:多次被贬官。
老去:年纪大了。
九迁:多次升迁。
门外:门外。
白足:僧人。
华颠:满头白发。
幽栖地:隐居之处。
风流:风雅。
七贤:指竹林七贤,古代的贤士。
翻译
哪里的风景能像我的家园,就让我在这悠闲中度过晚年。
一直以来,我不再为被贬三次担忧,年纪大了,谁还会羡慕频繁升迁。
门外来来往往只有光脚僧人,邻里间的老友都已满头白发。
我已经把竹林当作隐居之地,只怕自己的风雅比不上那七位贤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芾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隐逸生活和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操。

“何处风烟似我园,且将萧散乐馀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园林景致的喜爱,以及愿意在这里安享晚年,过着一种淡泊明志、随遇而安的生活。风烟和园林形成了一种恬静美好,与诗人的心境相契合。

“向来已不忧三黜,老去谁能羡九迁。”这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名利地位的超然,他不为世俗的得失所动摇,自信自己的选择无需他人评价。这里的“三黜”和“九迁”都是古代用以比喻官职升迁的词汇。

“门外往还惟白足,里中游旧尽华颠。”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日常生活,他不愿意在外奔波,只是在自己的园林之间散步,享受着自然赋予的一切美好。这里的“白足”形象地表达了自由自在的状态,而“华颠”则是对园中花木之盛美的描写。

“竹林已是幽栖地,只恐风流愧七贤。”最后两句诗人提到自己的住所已经成为一处隐逸之地,只担心自己无法达到历史上那些高尚品德的人物——“七贤”——的境界。这表明了诗人对个人修养和道德水平的追求,以及他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自然景物的对话,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俗、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吴芾

吴芾
朝代:宋   字:明可   号:湖山居士   生辰:1104—1183

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猜你喜欢

与僧道升二首·其二

跋陀罗师能幻物,幻秽为净持幻佛。

佛幻诸天以戏之,幢幡香果助设施。

茫然悔欲除所幻,还为幻佛力所持。

佛天与汝本无间,汝今何恭昔何慢。

十方三世本来空,受记岂非遭佛幻。

(0)

宿土坊驿寄孔世长

烧夜郊原百草荒,弊裘朝去犯严霜。

残年意象偏多感,回首风烟更异乡。

往返自非名利役,辛勤应见友朋伤。

章江犹得同游处,最爱梅花蘸水香。

(0)

送萧山钱著作

才高诸彦故无嫌,兄弟同时举孝廉。

东观外除方墨绶,西州相见已苍髯。

灵胥引水清穿市,神禹分山翠入帘。

好去弦歌聊自慰,郡人谁敢慢陶潜。

(0)

送郊社朱兄除郎东归

手持官牒出神皋,迎客遥知贺酒醪。

照映里门非白屋,欺凌春草有青袍。

宦游虽晚何妨久,饿显从来不必高。

孝友父兄家法在,想能清白遗儿曹。

(0)

和仲庶夜过新开湖忆冲之仲涂共泛

水远浮秋色,河空洗夜氛。

行随一明月,坐失两孤云。

露发此时湿,风颜何处醺。

淹留各有趣,不比汉三君。

(0)

和平甫招道光法师

鍊师投老演真乘,像劫空王爪与肱。

于总持门通一路,以光明藏续千灯。

从容发口酬摩诘,邂逅持心契慧能。

新句得公还有赖,古人诗字耻无僧。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