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来皆任兴,屡进石门溪。
雨气笼山浅,江云过鸟低。
稻田多汲竹,松火更蒸藜。
虽共渔翁宿,桃花路却迷。
往来皆任兴,屡进石门溪。
雨气笼山浅,江云过鸟低。
稻田多汲竹,松火更蒸藜。
虽共渔翁宿,桃花路却迷。
这首明代诗人黎民表的《泛石门溪》描绘了一幅闲适的山水田园画面。首句“往来皆任兴”表达了诗人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无论是出行还是归途,都由个人兴致所驱使。接着,“屡进石门溪”写诗人频繁地来到这条溪流,流露出对这里的喜爱和亲近。
“雨气笼山浅”描绘了石门溪周围的景致,雨雾轻柔地笼罩着山峦,使得景色显得朦胧而富有诗意。“江云过鸟低”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江上的云彩低垂,仿佛与飞翔的鸟儿一同贴近水面,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
“稻田多汲竹”展示了溪边农田的景象,竹子被用来汲取溪水灌溉稻田,显示出农耕生活的质朴与环保。“松火更蒸藜”则描绘了夜晚的场景,松木燃烧的火光映照在藜菜上,增添了温暖与烟火气息。
最后两句“虽共渔翁宿,桃花路却迷”,诗人虽然与渔翁相伴,但溪边的桃花盛开,道路繁花似锦,令人迷失其中,流露出诗人对美景的陶醉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石门溪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心境,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稽首仇池翁,归住小有天。
葛公尚远孙,岣嵝丹山传。
道骨亦有种,而今见婵嫣。
大小茅山君,霞襜两联翩。
弟兄对谭道,舌本风雷旋。
嗟哉空山子,妄意身飞翾。
忍饥啮草木,阅岁烹汞铅。
岂知至妙门,端在玄中玄。
知公夙领此,妙契遗蹄筌。
神凝物无疵,合侍虚皇前。
我亦山泽臞,会了区中缘。
灭没望仙鞚,愿言执风鞭。
相将丹丘上,一笑三千年。
玄元分古观,南镇越王城。
五石空留瑞,群仙不记名。
丹砂虽久炼,鸡犬自长生。
槛簇鳌头景,门通鹤颈程。
烟霞随砌起,花木逐时荣。
古井涵虚碧,疏钟入户清。
荒芜怜夜色,寒溜引秋声。
丹灶封苔老,芝田积雨平。
风光齐岳麓,音信接朱明。
愿将身从此,乘云到玉京。
东楼佳丽,缥缈风烟表。幻得楼山更深窈。
有苍崖乔木,石磴鸣泉,尘不到,掩映十洲三岛。
平生丘壑趣,圭衮何心,自是清时重元老。
想月下云根,鹤唳猿吟,人犹道、作计归游太早。
待他年功退学商颜,却旋种木奴,缓寻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