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首仇池翁,归住小有天。
葛公尚远孙,岣嵝丹山传。
道骨亦有种,而今见婵嫣。
大小茅山君,霞襜两联翩。
弟兄对谭道,舌本风雷旋。
嗟哉空山子,妄意身飞翾。
忍饥啮草木,阅岁烹汞铅。
岂知至妙门,端在玄中玄。
知公夙领此,妙契遗蹄筌。
神凝物无疵,合侍虚皇前。
我亦山泽臞,会了区中缘。
灭没望仙鞚,愿言执风鞭。
相将丹丘上,一笑三千年。
稽首仇池翁,归住小有天。
葛公尚远孙,岣嵝丹山传。
道骨亦有种,而今见婵嫣。
大小茅山君,霞襜两联翩。
弟兄对谭道,舌本风雷旋。
嗟哉空山子,妄意身飞翾。
忍饥啮草木,阅岁烹汞铅。
岂知至妙门,端在玄中玄。
知公夙领此,妙契遗蹄筌。
神凝物无疵,合侍虚皇前。
我亦山泽臞,会了区中缘。
灭没望仙鞚,愿言执风鞭。
相将丹丘上,一笑三千年。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史尧弼所作,题为《寄上苏邛州兼呈八座》。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世间道法的探讨,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追求至善至美境界的心志。
诗的开头“稽首仇池翁,归住小有天”展示了作者对某位隐居之士的敬仰,这位翁可能是作者心目中的高人或道法上的师承。紧接着,“葛公尚远孙,岣嵝丹山传”提到了葛洪这一道教祖师,暗示诗人对于道家修炼和仙道的向往。
“道骨亦有种, 而今见婵嫣。大小茅山君,霞襜两联翩。”这几句表明了作者对于道法修持者的敬意,同时也描绘了一位隐士在茅山间的超然生活和风采。
“弟兄对谭道,舌本风雷旋。嗟哉空山子,妄意身飞翾。”这里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交流,以及对于自由飞翔、超脱世俗羁绊的心向往。
中间部分“忍饥啮草木,阅岁烹汞铅。岂知至妙门,端在玄中玄。”则写出了隐士们为了修炼道法所承受的艰辛,以及对最高境界——“至妙门”的追求。
接下来的“知公夙领此,妙契遗蹄筌。神凝物无疵,合侍虚皇前。”表达了诗人对于某位修炼有成之士的敬仰和信服,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这种精神境界的向往。
最后,“我亦山泽臞,会了区中缘。灭没望仙鞚,愿言执风鞭。”则是诗人表达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对于仙道的追求,以及希望能够得到某种启示或指导的愿望。
“相将丹丘上,一笑三千年。”这两句结尾则给人以超然物外、悠然自得之感,似乎所有世间恩怨和烦恼都在一笑之间烟消云散了。
交州剪刀裁匹练,掌上飞来如白燕。
苔色秋深长信宫,歌声夜绕昭阳殿。
珠错华灯列万星,玉床半醉倚娉婷。
舞回似恨秋衿薄,侍寝琼房晓未醒。
铜龙咽咽天河水,牛女佳期岁如此,席敝铅销勿轻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