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五仙观二首·其二》
《五仙观二首·其二》全文
宋 / 古成之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玄元分古观,南镇越王城。

五石空留瑞,群仙不记名。

丹砂虽久炼,鸡犬自长生。

槛簇鳌头景,门通鹤颈程。

烟霞随砌起,花木逐时荣。

古井涵虚碧,疏钟入户清。

荒芜怜夜色,寒溜引秋声。

丹灶封苔老,芝田积雨平。

风光齐岳麓,音信接朱明。

愿将身从此,乘云到玉京。

(0)
注释
玄元:道教始祖。
古观:古代道观。
南镇:地名。
越王城:古代城市。
五石:象征吉祥的五色石头。
瑞:吉祥。
丹砂:炼丹材料。
长生:长生不老。
槛簇:环绕。
鳌头:神话中的海中巨龟头部。
鹤颈程:比喻仙境之路。
砌:台阶。
清:清脆。
荒芜:荒凉。
寒溜:寒冷的溪流。
丹灶:炼丹炉。
苔老:长满青苔。
芝田:传说中的仙人种灵芝的地方。
积雨平:积水填平。
岳麓:湖南名山。
朱明:明朝的别称。
玉京:道教对天宫的称呼。
翻译
道教祖师玄元在此创立古观,位于南镇的越王城附近。
五色石头只留下吉祥的痕迹,神仙们曾经的身影已无从追寻。
虽然丹砂经过长久修炼,但鸡犬也能因此长生。
栏杆围绕的景色如鳌头般壮观,门口直通通往仙鹤栖息之地的路径。
烟雾云霞环绕台阶升起,花草树木随季节更迭繁茂。
古老的井水清澈见底,稀疏的钟声悠然入室。
夜晚的荒芜令人怜惜,寒冷的溪流带来秋天的低语。
炼丹炉上的青苔见证了岁月,芝田被雨水淹没变得平坦。
这里的风光与岳麓山相媲美,与朱明王朝的信息相通。
我希望能从此地乘云升天,前往玉京仙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道教胜地的景象,充满了超脱尘世、追求仙境的意境。"玄元分古观"开篇便设定了一个神秘古老的观宇,其背景为南镇越王城,历史的沉淀与仙气交织。

"五石空留瑞,群仙不记名"中,“五石”可能指的是道教中的五行之精,或是山中五色奇石,这里为空洞留存了祥瑞之气,但那些曾来此地修炼的群仙已经不再被世人所记。这个意象传达了一种超脱凡尘、隐逸不为世人所知的境界。

"丹砂虽久炼,鸡犬自长生"则是说尽管炼制丹砂的过程可能很漫长,但在这仙气浓郁之地,即使普通的家畜如鸡犬也能自然而然地长生不老。这里透露出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接下来的几句"槛簇鳌头景,门通鹤颈程。烟霞随砌起,花木逐时荣"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古观的围墙与巨石相连,形成了如海中神兽鳌头般的奇景;门前仿佛有鹤行走之道。环境中烟霞随着建筑物自然升腾,而花木则随季节更替而荣枯。

"古井涵虚碧,疏钟入户清。荒芜怜夜色,寒溜引秋声"则继续描绘仙境的宁静与和谐:古老的井水清澈透明,似乎能映射出天空的颜色;钟声悠扬,穿过户外空旷而又清脆。夜晚的荒芜之地充满了深沉的夜色,而秋风中带着凉意。

"丹灶封苔老,芝田积雨平。风光齐岳麓,音信接朱明"则是说仙境中的丹灶(炼丹的地方)长久以来被苔藓所覆盖,芝田则在雨水的滋润下变得平坦广阔。此处的风光与远方的名山岳麓相互辉映,而声音与信任也如同朱红色的明亮。

最后"愿将身从此,乘云到玉京"表达了诗人想要脱离凡尘,从这座仙观开始,乘坐云气直达神话中的玉京。玉京在道教中往往象征着最高的仙界,这里则是诗人心向往之地。

整首诗通过对仙境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不老长生和精神寄托的深切愿望。

作者介绍

古成之
朝代:宋

宋惠州河源人,徙居增城。字并奭。太宗端拱二年进士。召试馆职,除校书郎。张泳帅蜀,辟知魏城。运米以济饥民,发药以疗疾疫,立乡校,课农桑,俗为之变。真宗咸平中辟知绵竹,卒于官。
猜你喜欢

河上秋兴十首·其十

不寐伤寒节,孤吟绕菊行。

月沉李家浦,雨入宋王城。

飒沓杨柳落,断续寒蛩鸣。

泛泛中河艇,谁知此夜情。

(0)

佘园春日

市居常少出,花日复多风。

万古繁花地,三杯感慨中。

步畦怜小摘,攀树惜初红。

霭霭微云外,哀哀何处鸿。

(0)

送谭子二首·其一

国谥逾年至,王臣触暑行。

水花邀去节,山鸟劝离觥。

久客交人广,携家念土轻。

玉筵颁扇目,应注使回名。

(0)

送佘生南监

江门柳色暗,四月浪花高。

尔抱鱼龙志,休随雀燕曹。

金山入紫气,璧水动青袍。

倘虑音书隔,南风有顺毛。

(0)

南湖

中湖果奇绝,逾岭复南湖。

石磴回相倚,岩泉有乍无。

开窗众壑积,当殿一峰孤。

更览千林竹,因怀长啸徒。

(0)

坛祀酒会

斋居新宴合,桂里戟门开。

雁趁龙旌到,蛩喧羯鼓催。

松筠分曙色,剑佩接行杯。

日上云霞散,骖驔羽骑回。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