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悲傲吏失南山,尚喜王儦峙旧坛。
感怆自应新发白,乖离可使旧盟寒。
篙师径欲通宵发,我辈深嗟会面难。
月底婆娑灯下语,恍然还是昔年看。
已悲傲吏失南山,尚喜王儦峙旧坛。
感怆自应新发白,乖离可使旧盟寒。
篙师径欲通宵发,我辈深嗟会面难。
月底婆娑灯下语,恍然还是昔年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作品,他以"南山"和"旧坛"的意象,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当前环境的感慨。首句"已悲傲吏失南山",透露出对失去自然宁静生活的惋惜,"傲吏"可能指官场中的自己或他人,南山则象征着远离尘嚣的理想生活。次句"尚喜王儦峙旧坛"中,"王儦峙"可能是指友人或某种精神寄托,"旧坛"则暗示着他们曾经共有的某种理想或聚会之地。
第三句"感怆自应新发白",通过描绘因感慨而新生白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苍凉与哀伤。第四句"乖离可使旧盟寒"进一步强调了人事的变迁和友情的疏远,使得原有的约定或情感变得冷淡。
第五、六句"篙师径欲通宵发,我辈深嗟会面难",写出了诗人与朋友因种种原因难以相见的无奈,"篙师"可能指舟子,暗示出行的匆忙和相聚的不易。最后一句"月底婆娑灯下语,恍然还是昔年看"描绘了在月光下交谈的情景,虽然眼前景象如昔,但心境已大不相同,流露出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失去的纯真岁月和友情的深深怀念,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无奈与感伤。
春雨细如丝,如丝霢霂时。
如何一霶霈,万物尽熙熙。
唤起子陆子,经德问何如。
万钟于我何有,不负古人书。
闻道千章松桂,剩有四时柯叶,霜雪岁寒馀。
此是瑱山境,还似象山无。耕也馁,学也禄,孔之徒。
青衫毕竟升斗,此意正关渠。
天地清宁高下,日月东西寒暑,何用著工夫。
两字君勿惜,借我榜吾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