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鹧鸪天·其七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
《鹧鸪天·其七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全文
宋 / 辛弃疾   形式: 词  词牌: 鹧鸪天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0)
注释
壮岁旌旗拥万夫:指作者领导起义军抗金事,当时正二十岁出头。
壮岁:少壮之时。
锦襜突骑渡江初:指作者南归前统帅部队和敌人战斗之事。
锦襜突骑: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
襜:战袍。
衣蔽前曰“襜”。
燕兵:此处指金兵。
娖:整理的意思。
银胡䩮:银色或镶银的箭袋。
一说娖为谨慎貌,胡䩮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人马声响,见《通典》。
汉:代指宋。
金仆姑:箭名,见《左传·庄公十一年》。
髭须:胡子。
唇上曰髭,唇下为须。
平戎策:平定当时入侵者的策略。
此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
东家:东邻。
种树书:表示退休归耕农田。
翻译
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而我们汉人的军队一大早向敌人射去名叫金仆姑的箭。
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我看都把那长达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年迈的辛弃疾回忆自己年轻时的军旅生涯和壮志豪情。"壮岁旌旗拥万夫"开篇即展现出他当年率领大军的威武场景。"锦襜突骑渡江初"形象地描述了他穿着华丽战袍,率领骑兵渡江的英勇瞬间。

接下来的两句"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通过燕兵准备迎战和汉军早晨出击的细节,展现了战争的紧张与激烈。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词人感叹"春风不染白髭须",表达了岁月无情,自己的青春不再,白发已生的感慨。

最后,词人以"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作结,揭示了内心的无奈与失落,曾经的军事策略和雄心壮志,如今只能换来邻家的农耕生活,寓含了对现实的讽刺和对过去的怀念。整体上,这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往昔辉煌的追忆,又有对当下境遇的无奈,体现了辛弃疾的豪放与悲凉交织的风格。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
朝代:宋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140-1207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猜你喜欢

晚步

闭门自要身心敛,出户方知天地宽。

晚步中庭人不识,道余痴想白云端。

(0)

四月昌州奏圣祖殿下生芝草一本四茎及面有红光如悦怿之状

昌元远地凝和气,真祖仙宫发帝祺。

穆穆睟容分喜色,煌煌宝座秀灵芝。

已彰日监灵心显,更表晨敷协气滋。

元后钦崇膺瑞命,殊庭荐号答繁禧。

(0)

御阁端午帖子·其一

续命彩丝登茧馆,长生金箓献琳宫。

百灵拱卫天居峻,万国欢康帝业隆。

(0)

御阁春帖子·其三

天人道洽真游降,禅祀功高帝业昌。

迎气东郊风乍暖,受釐中禁日初长。

(0)

奉和御制皇太后恭谢太庙

圣哲因心迈古先,亲裁礼乐定牺牷。

祼成文母膺鸿祐,永指南山比寿年。

(0)

感皇恩

君欲问予年,八十有七。百岁十分尚留一。

世间滋味,尝尽酸咸苦涩。时今倒食蔗、无甜汁。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