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水调歌头·其三题子似瑱山经德堂,堂,陆象山所名也》
《水调歌头·其三题子似瑱山经德堂,堂,陆象山所名也》全文
宋 / 辛弃疾   形式: 词  词牌: 水调歌头

唤起子陆子,经德问何如。

万钟于我何有,不负古人书。

闻道千章松桂,剩有四时柯叶,霜雪岁寒馀。

此是瑱山境,还似象山无。耕也馁,学也禄,孔之徒。

青衫毕竟升斗,此意正关渠。

天地清宁高下,日月东西寒暑,何用著工夫。

两字君勿惜,借我榜吾庐。

(0)
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其三》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他以陆象山的经德堂为背景,表达了对学问道德的追求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词中“唤起子陆子,经德问何如”开篇,呼唤友人探讨道德修养,显示出对高尚品德的重视。“万钟于我何有,不负古人书”表达了不为物质所累,坚守读书人的本分和责任。

“闻道千章松桂,剩有四时柯叶,霜雪岁寒馀”描绘了经德堂环境的清雅与坚韧,象征着高尚人格的历练。“此是瑱山境,还似象山无”进一步强调了堂名的由来,以及它与象山(陆象山)精神的契合。

“耕也馁,学也禄,孔之徒”引用孔子弟子颜回的典故,表明自己愿意过耕读生活,追求学问的同时也能自给自足。“青衫毕竟升斗,此意正关渠”表达了对平淡生活的满足,认为这才是真正关乎人生意义的。

“天地清宁高下,日月东西寒暑,何用著工夫”强调自然界的规律无需过多雕琢,暗示了对道法自然的理解。“两字君勿惜,借我榜吾庐”最后恳求友人将“清宁”二字挂于堂上,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寓意对简朴、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描绘经德堂的环境和表达词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辛弃疾对于道德学问的追求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
朝代:宋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140-1207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猜你喜欢

寄临川亲旧十首意到辄书不复次序·其十

爱贤如渴吴夫子,不染世间儿女尘。

老病不逢终不悔,后生谁复记斯人。

(0)

即事

十年不调张廷尉,一字拔人山巨源。

万事重寻已陈迹,此公相对可忘言。

故人久已音书绝,古寺终嫌市井喧。

更欲移家近深僻,漫留书册教儿孙。

(0)

夜凉早起寻李贻季陆庆长所惠诗有作

夜长忘阴晴,忽听檐雨滴。

空房闭重门,凉气通枕席。

欣然欲揽被,如觅旧相识。

那知庚伏内,得此睡通夕。

起寻两君诗,令我生气力。

成蹊长桃李,已自除荆棘。

远游得数士,舍此百无益。

挑灯视皮肤,不顾蚊咬赤。

因之不复寐,为子增叹息。

(0)

寄晁恭道郑德成二漕

二年住闽中,不识建溪茶。

处处得残杯,顾未惬齿牙。

饥肠拥滞气,病眼增昏花。

故人持节来,怜我病有加。

会当饷绝品,不但分新芽。

苍壁月堕晓,宝胯金披沙。

一洗肝肺净,兀坐如还家。

阴雨又不解,天气复未佳。

持诗寄两公,请为交旧时。

便续北苑谱,即日定等差。

(0)

桂林别珂首座二首·其二

北归我已办行缠,久约相从却未然。

何处云山堪著子,乱松回首岭南天。

(0)

送山伯良佐东归以务道期息涂为韵·其二

临别当一言,恳恳念忠告。

缥囊可取足,往结万古好。

默识古则然,愚智同一道。

远师颜氏子,近比伯业操。

文章有妙斲,期子开窔奥。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