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晴真恰当,宿雨收遥山。
禾益滋陇亩,麦全登阓阛。
殷心关稼穑,馀事畅跻攀。
昨日憎炎意,相殊霄壤间。
晓晴真恰当,宿雨收遥山。
禾益滋陇亩,麦全登阓阛。
殷心关稼穑,馀事畅跻攀。
昨日憎炎意,相殊霄壤间。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雨后初晴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内心情感的波动。
首句“晓晴真恰当”,点明了时间与天气的和谐,晨光初照,雨过天晴,景象宜人。接着,“宿雨收遥山”描绘了雨水过后,远山在阳光的映照下逐渐清晰,仿佛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美。
“禾益滋陇亩,麦全登阓阛”两句,诗人将目光转向农田,描述了雨水对农作物的滋养作用,绿油油的稻田和金黄的麦田在阳光下显得生机勃勃,丰收的景象令人欣喜。
“殷心关稼穑,馀事畅跻攀”则表达了诗人对农业生产的深切关注与热爱,以及在繁忙之余,仍不忘欣赏自然美景的闲情逸致。这里“殷心”指深心、诚心,“稼穑”指农耕之事,“余事”指闲暇之事,“畅”指畅快、愉悦,“跻攀”指登山或攀登,这里可能是指欣赏远处的山景。
最后,“昨日憎炎意,相殊霄壤间”两句,诗人通过对比昨日的酷热与今日的清爽,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憎炎意”指厌恶炎热的感觉,“霄壤间”形容天地之间,这里用来强调时间与空间的差异,以及心情的变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美的欣赏,同时也蕴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当下幸福的珍惜。
天刑不可解,何以补我劓。
同访老比丘,步至城南寺。
脱冠饭其腹,咀嚼风雨驶。
四壁吼怒雷,稍稍众客睡。
而余与汪侯,敬咨第一义。
山僧笑不答,饮食自知味。
岂无一樽酒,把盏得竟醉。
不知虚静中,自有无穷意。
赋诗非不工,聊以助游戏。
莫学玉川子,弄笔嘲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