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旰忧虽切,咨谋策靡长。
筑坛推骑劫,假节得糜芳。
已矣重江险,哀哉古豫章。
蓬茅今在否,矫首恨难忘。
宵旰忧虽切,咨谋策靡长。
筑坛推骑劫,假节得糜芳。
已矣重江险,哀哉古豫章。
蓬茅今在否,矫首恨难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炎所作的《己酉岁十一月二十六日避寇至龙潭院十二月十五日作五首》中的第五首。全诗以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贯穿,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危难的深切忧虑和对时局的深刻思考。
首句“宵旰忧虽切”,直接点明了诗人夜以继日地担忧国家安危的心情,展现了他作为士大夫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接下来,“咨谋策靡长”则反映了在寻求解决之道的过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时局,良策难寻的无奈与困惑。
“筑坛推骑劫,假节得糜芳”两句,运用历史典故,借古喻今,表达了诗人对于如何应对当前危机的思考。通过“筑坛”、“推骑劫”、“假节”、“得糜芳”等词语,既展现了古代君臣之间的权谋与智慧,也暗含了诗人对于现实政治策略的反思。
“已矣重江险,哀哉古豫章”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诗人感叹于长江天险已成往事,古豫章(今江西南昌)的辉煌不再,流露出对国家衰败的深深哀伤。
最后,“蓬茅今在否,矫首恨难忘”两句,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诗人问及蓬茅(草屋)是否还在,既是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也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个人经历与国家命运的交织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对国家前途的关切。
望鸡天人供,韵出芝菌表。
炎蒸夜过雨,裂地出清晓。根株树玉雪,顶?翚青缥。
羽衣散皋原,鸿雁集蘋蓼。
邂逅遽撷取,已尽首犹矫。
麻昉助芳烈,姜芼戒烦扰。
取味俄顷间,薇蕨盖其小。
吾生易与耳,升合自可了。
聊为道人剧,五鼎端可少。
我穷走四方,琐琐知交态。
吕卿晚定交,槁质赖沾溉。
笔端有神奇,胸次无疆界。
平生书画船,往往出光怪。
我非张孝廉,招呼许同载。
顾我念嵩洛,如痞思一忆。
况飞西北帆,一枕千里快。
便当谋吉日,恐负游山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