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欲投何处,穷猿不择林。
低回竹柏语,惨戚钟鱼心。
邑邑出门泪,行行度岭吟。
西江如可吸,在处海潮音。
更欲投何处,穷猿不择林。
低回竹柏语,惨戚钟鱼心。
邑邑出门泪,行行度岭吟。
西江如可吸,在处海潮音。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即将离开宝峰寺的僧人内心的挣扎与不舍。诗人以“更欲投何处,穷猿不择林”开篇,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无处可归的猿猴,生动地表达了内心的迷茫与无助。接着,“低回竹柏语,惨戚钟鱼心”,通过竹柏的低语和寺庙钟鱼的哀鸣,进一步渲染了离别前的凄凉氛围,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他的离去而叹息。
“邑邑出门泪,行行度岭吟”,诗人细腻地描绘了他离寺时的情景,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每一步都充满了不舍与痛苦。当他走过山岭,心中不禁吟唱起来,这不仅是对过去的告别,也是对未来旅程的思考与期待。
最后,“西江如可吸,在处海潮音”,诗人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知识与智慧的渴望,仿佛只要能像吸食西江之水一样,就能获得无穷的知识,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听到海潮的声音,象征着无论身在何处,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凝练,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深刻地展现了诗人面对离别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求。
悬弧之旦。忆争骑竹马,各怀金弹。
恨岁月、去我堂堂,向酒畔愁生,镜中颜换。
灶壤丹飞,慢追悔、邺侯婚宦。
已发心忏悔,免去猴冠,卸下麟楦。依稀仆家铁汉。
虽末梢老寿,初节魔难。
幸闻早、省了柳枝,更送了朝云,尘念俱断。
丈室萧然,独病与、乐天相伴。
但归依西方,拈起向来一瓣。
晋公平淮西,兵出速如神。
崇韬伐西川,六十日请臣。
太祖初受命,诸侯未尽宾。
蜀广号敌国,荆潭为彊邻。
王师讨有罪,不闻逾十旬。
元昊诚蝼蚁,有地长一畛。
讵足污斧钺,寻当投荆榛。
是何逾岁月,务行含贷仁。
岂兹将帅间,迥无晋公伦。
张旗发一号,岂无李处耘。
提戈出一战,岂无王全斌。
容兹盈寸蟹,荡漾于流津。
平生读诗书,胸中贮经纶。
薄田四五亩,甘心耕耨勤。
倚锄西北望,涕泪空沾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