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牛买刀剑,不顾家业殚。
密密缝衣袄,迢迢越河关。
妻孥问所之,几时寄书还。
富贵未可必,投身须臾间。
卖牛买刀剑,不顾家业殚。
密密缝衣袄,迢迢越河关。
妻孥问所之,几时寄书还。
富贵未可必,投身须臾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农民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和家庭利益的壮烈形象。首句“卖牛买刀剑”,展现了主人公为国捐躯的决心,他愿意放弃传统的农耕生活,转而投身于保卫国家的事业中。接着,“不顾家业殚”进一步强调了他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品质。
“密密缝衣袄”一句,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主人公在准备出征前对家人的关爱与不舍。他精心缝制衣物,确保家人在自己不在的日子里能够保暖,体现了深厚的亲情和责任感。
“迢迢越河关”则描绘了主人公踏上征程的艰难与遥远,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未知的风险。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地理上的距离,也象征着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勇气与决心。
“妻孥问所之,几时寄书还”表达了家人对主人公的担忧和思念,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英雄的期待与敬仰。这一对矛盾的情感,加深了读者对主人公形象的理解,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最后,“富贵未可必,投身须臾间”点明了主人公的牺牲精神。他明白富贵并非必然,但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他愿意在瞬间做出决定,勇敢地站出来。这句话既是对主人公行为的肯定,也是对所有为国捐躯者的崇高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古代中国军人的英勇与牺牲精神,以及他们背后的家庭情感和社会期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人文价值。
蜡梅初看十日前,黄深紫鲜香欲然。
要充铜瓶顿棐几,欲折罢折还加怜。
蜡梅重看十日后,黄淡紫蔫香欲覆。
是当雪砌与霜檐,欲开未开咸未就。
山叟山居山径荒,祇有竹树参天长。
浮花不省著老眼,此物未免搜枯肠。
雪消霜熟冬行莫,凛日凝天应有数。
蜡梅引破春风路,红洁缃繁看树树。
桐江多奔湍,牵挽厌劳止。
旧云七里泷,实乃七十里。
篙师为予言,风便辄易尔。
回思前日惊,留滞固可喜。
溪神果何心,怜我倦行李。
有风西南来,不徐亦不驶。
布帆保无恙,为赐何其侈。
眼中峰峦过,天外鸥鸟起。
画图欠传貌,诗语费驱使。
生平登临心,于此得自已。
勿叹囊橐空,收将遗妻子。
频年尽室依此竹,意谢侏儒奉囊粟。
今当舍竹去作吏,竹为嘿嘿如抱辱。
嗟我作吏岂俗徒,虽非计然念则熟。
如闻西江之水深无底,可以濯缨仍濯足。
昔人一为功名误,置碑且虑变陵谷。
那知立名自有道,未妨痛饮离骚读。
人生于世譬于味,马肝不食宁非肉。
弟当进德使有闻,兄亦自期无碌碌。
远山未释云,近山复垂雨。
清风飒然下,吹落何处所。
虽为湘中客,湘西不屡来。
晨舟冒雨过,晚棹乘风回。
看山亦何有,要落渔樵叟。
我虽甚爱之,可暂不可久。
吾弟之于画,逍遥殆能事。
好作渡湘图,他时寄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