脩蛾颦翠倚柔桑,遥谢春风白面郎。
五夜有情随暮雨,百年无节待秋霜。
重寻绣带朱藤合,更认罗裙碧草长。
何处野花何处水,下峰流出一渠香。
脩蛾颦翠倚柔桑,遥谢春风白面郎。
五夜有情随暮雨,百年无节待秋霜。
重寻绣带朱藤合,更认罗裙碧草长。
何处野花何处水,下峰流出一渠香。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雅的春日景象,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天的生机与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一个悠闲自得、情感丰富的意境。
"脩蛾颦翠倚柔桑" 一句,以脩蛾(一种昆虫)的细腻形象描绘了春日树木的繁盛,"遥谢春风白面郎" 则表达了诗人对春风赐予万物生机的感激之情。
"五夜有情随暮雨,百年无节待秋霜" 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感慨。"五夜" 可能暗示了诗人连续多日对春天的沉醉,而 "百年" 则是时间长河中的一瞬,表明即使是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也无法抓住时光不再回头。
"重寻绣带朱藤合,更认罗裙碧草长" 这两句则描写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追寻。"绣带" 和 "罗裙" 常常象征着女性的温柔与美丽,而 "朱藤" 和 "碧草" 则是自然界中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不舍和怀念。
最后两句 "何处野花何处水,下峰流出一渠香" 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淡定。诗人似乎在追问着野花的所在以及流水的声音,而 "下峰流出一渠香" 则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仿佛诗人找到了心灵的净土。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时间感慨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