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影风前定,钟声月下闻。
高僧閒暮霭,古寺隔河濆。
冷度千门雪,清分双树云。
夙怀超静土,终愧恋尘氛。
鸦影风前定,钟声月下闻。
高僧閒暮霭,古寺隔河濆。
冷度千门雪,清分双树云。
夙怀超静土,终愧恋尘氛。
此诗描绘了一幅月下听钟的宁静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首联“鸦影风前定,钟声月下闻”,以鸦影与钟声作为开篇,鸦影在风中显得格外宁静,而钟声在月光下悠扬回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深远的氛围。这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鸦影的“定”与钟声的“闻”,一动一静,相得益彰,展现出夜晚的宁静之美。
颔联“高僧閒暮霭,古寺隔河濆”,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的氛围。高僧在暮霭中悠闲地行走,古寺则静静地坐落在河畔,两者相互映衬,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空间变得无限广阔。这里的“閒”字,不仅描绘了高僧的状态,也暗示了整个场景的闲适与宁静。
颈联“冷度千门雪,清分双树云”,将视线从地面转向天空,通过“冷度”和“清分”两个词,展现了雪花和云彩在夜空中飘落的景象。雪花的“冷”与云彩的“清”相互映照,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整个场景以寒意和清新之感。
尾联“夙怀超静土,终愧恋尘氛”,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超脱尘世的向往与追求。尽管他身处宁静的环境中,但仍然感到内心的愧疚,未能完全摆脱世俗的束缚。这一联既是对自身心境的反思,也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构建了一个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世界,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谁与玩芳草,公子未西归。
天然脱去雕饰,秋水落芙蕖。
发轫朝兮东壁,弭节夕兮西极,故国入踌躇。
梦里不知路,南斗正扶疏。鸩不好,凤不利,忆三闾。
算来何事,苦道岁晏孰华余。
首拜东皇太乙,复次云君司命,高曳九霞裾。
山鬼正含睇,慕我欲何如。
新月长眉清,娟娟照茅舍。
坐有我弟俱,因得穷造化。
初叹此个月,涵浙复涵灞。
终忆此个月,古夜复今夜。
日月天中行,地下亦双明。
天地在太虚,一点如流萍。
水轮载以浮,风轮吹不停。
地譬鸡子黄,天乃鸡子清。
天半绕地下,天半出地上。
星辰附天旋,昼夜成俯仰。
吾尝挥雷鞭,骑龙日宫前。
整顿朝东皇,拜手金乌傍。
日宫月宫留不住,翻身透过天顶去。
双手拨转赤精毬,山河万象在里头。
此时见天不见地,忆尝阅尽世间事。
几度穿入月之内,几度穿出天之外。
几度天地劫火来,只有太虚元不坏。
我自太虚观世间,释迦老子皆等闲。
《对月与念六弟谈化作》【宋·汪莘】新月长眉清,娟娟照茅舍。坐有我弟俱,因得穷造化。初叹此个月,涵浙复涵灞。终忆此个月,古夜复今夜。日月天中行,地下亦双明。天地在太虚,一点如流萍。水轮载以浮,风轮吹不停。地譬鸡子黄,天乃鸡子清。天半绕地下,天半出地上。星辰附天旋,昼夜成俯仰。吾尝挥雷鞭,骑龙日宫前。整顿朝东皇,拜手金乌傍。日宫月宫留不住,翻身透过天顶去。双手拨转赤精毬,山河万象在里头。此时见天不见地,忆尝阅尽世间事。几度穿入月之内,几度穿出天之外。几度天地劫火来,只有太虚元不坏。我自太虚观世间,释迦老子皆等闲。
https://shici.929r.com/shici/D5CRBKie.html
函关崎嵚走秦鹿,天下并逐争群雄。
抉云翻空鳌足折,黔黎窜伏如寒蛩。
武夷山深水清泚,避世犹有高人踪。
龙泓东注海波涌,玉女翠拥秋云松。
赤霄真骨写虚壁,通泉凡笔惭非工。
藏舟浮梁跨绝壑,隐见似与天潢通。
当时鸡犬不复见,窠岩依旧烟霞笼。
我来秋杪月既望,尚有幽菊埋榛丛。
天容洗净雨新霁,云幕四卷清无风。
掀篷进棹穷异境,注目想见流残红。
回船杖屦蹑幽径,松竹窈窕环琳宫。
翠琬温辞耀华衮,金榜大字缠交龙。
自怜病骨挂尘网,幔亭高会何由逢。
解衣归卧玉琐碎,仰看明月穿疏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