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堂高宴卜良宵,宾客当筵半珥貂。
天转玉绳星落落,风传银箭漏迢迢。
连浮大白须判醉,促驾鸣驺又趁朝。
月落乌啼人散后,衣香数日未能销。
华堂高宴卜良宵,宾客当筵半珥貂。
天转玉绳星落落,风传银箭漏迢迢。
连浮大白须判醉,促驾鸣驺又趁朝。
月落乌啼人散后,衣香数日未能销。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华堂举行的夜宴盛会,诗人以精美的笔触勾勒出当时的奢华景象和欢愉气氛。"卜良宵"表明宴席是在一个吉利的夜晚进行,而宾客们围坐一桌,珠光宝气,显得十分尊贵。
"天转玉绳星落落,风传银箭漏迢迢"两句,形象地描述了夜空中繁星点点和微风轻拂的景致。其中,“玉绳”比喻为细小如丝的流萤,"银箭"则是对月牙初升时清冷光线的描写。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夜宴氛围。
诗中的“连浮大白须判醉,促驾鸣驺又趁朝”表达了宾客们尽情享乐、饮酒作乐直至深夜,而当夜色渐浅,宴会即将结束时,却又不舍得离去,催促着车马准备,以便日出而行。
最后,“月落乌啼人散后,衣香数日未能销”则描绘了宴会结束后的静谧与淡雅。诗人用“月落”和“乌啼”来形容夜色渐深,人们纷纷离去的场景,而“衣香”则透露出宴席上飘散的香气,即便过了数日也难以消散,反映出宴会的奢华与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盛世的繁华生活,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逝去欢乐时光的珍惜之情。
松明照路催宵征,野烟杳霭云晦暝。
须臾雨过现霁色,烟云欲尽山更青。
已闻栖乌散远树,更看浴鹭投前汀。
晓日曈曈开画本,眼前妙笔无关荆。
朗陵自古富文物,宦游侨寓多豪英。
炎刘末造国是坏,祇有处士余芳馨。
隐鳞藏羽足千古,朝评乡誉皆虚名。
我来顾恋通德里,恰遇景物偏幽清。
长松短壑不少住,黄尘滚滚真劳形。
人间荣辱浮名耳,何须嗣世跻公卿。
驱车过此意惨怆,回头一吊荀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