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楚嗟难和,霓裳更可同。
更阑朱鸟下,声断碧云中。
稍歇沾花雨,还吹落帽风。
万松期不至,半偈欲腾空。
激楚嗟难和,霓裳更可同。
更阑朱鸟下,声断碧云中。
稍歇沾花雨,还吹落帽风。
万松期不至,半偈欲腾空。
这首明代陈献章的《辱和拙作见示九日醉中再次奉答》描绘了一幅秋夜景象,诗人以激楚的乐曲起兴,感叹难以应和,随后提及霓裳羽衣般的美妙旋律,暗示了音乐的高雅。夜晚渐深,朱鸟(即日落时的南方之星)落下,乐声穿越碧空,余音袅袅。接着,诗人描述了乐声在风雨中稍作停歇,又如风吹落帽般轻盈飘散。他期待的宏大乐章未能如期而至,但心中那份意境却仿佛要超越现实,升腾入空。整体上,这首诗通过音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起伏与对艺术境界的追求。
大泽穹天莽同色,碧瓦阊门晓花白。
石岩左右断行人,洞庭一夜冰千尺。
曾持汉节单于垒,北风如刀割人耳。
知怜冻足苦双摧,一生不向遐方履。
凭谁赠我紫衣裘,中吴风土清且柔。
令严气正天地肃,长歌白苧临寒流。
玉兰酒熟金醅溢,太白连云尚殊□。
书窗半掩昼始开,几日红梅断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