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三,念佛先须断爱贪。
临终心净见如来,似月清光照碧潭。
劝君三,念佛先须断爱贪。
临终心净见如来,似月清光照碧潭。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佛教高僧道镜的作品《修西方十劝》,其中蕴含了深厚的佛法哲理。诗中的“劝君三”指的是对信众的第三次劝导,强调修行之人必须先断除贪欲之心,这是达到精神境界的必要条件。
“念佛先须断爱贪”,这句直接点出要想通过念佛来达到解脱,就必须首先切断世间一切情感和物欲的羁绊。这不仅要求信众对佛有坚定的信仰,更是对内心清净无染的一种追求。
“临终心净见如来”,诗中所说的“临终”指的是人生最后一刻,“心净”则意味着在生命结束之时,内心已达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纯净状态。而这种状态使得信众能够亲睹佛陀的真身,这里的“如来”即是佛陀的别称,代表了佛法中最高的智慧与觉悟。
最后,“似月清光照碧潭”,这一句以优美的意象描绘出那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这里的“似月清光”形容的是一种柔和而又明净的光芒,这光芒如同夜空中明亮的月亮,照耀着心灵深处最幽暗的地方,即“碧潭”。这个意象既美化了佛陀真身所发出的光芒,也描绘出了信众在见到佛陀时内心的清澈与平静。
总体而言,这两句诗通过对修行过程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宗教的追求:即通过断绝世间的情感和欲望,最终达到与佛陀相见并实现精神上的解脱。
铁阵突万人,覂驾行九轨。
圣门称其德,成功亦云伟。
嗟尔驿骑者,售身堕泥滓。
朝才南一程,夕又北百里。
鞭走不暂停,脊背作疮痏。
尔生既无知,尔死然后已。
盐车未为甚,敝帷无复拟。
惟人役万物,致用斯为美。
用之失其所,益此即损彼。
服牛利播种,钻龟卜休徵。
牛龟何不幸,为人谋何矣。
释氏欲无生,厥意殆见此。
奈何说轮回,眩俗滋谲诡。
人畜互相为,万万无此理。
皮毛受困苦,王侯享华侈。
谓皆前世事,夙业之所使。
我独谓天性,岂各私一己。
生囿形骸间,死散虚空里。
性同质不同,窜易乌有是。
爱人而爱物,人当近仁耳。
使其一不爱,何惜一马死。
我赋驿马篇,哀歌有深旨。
《驿马叹》【宋·方回】铁阵突万人,覂驾行九轨。圣门称其德,成功亦云伟。嗟尔驿骑者,售身堕泥滓。朝才南一程,夕又北百里。鞭走不暂停,脊背作疮痏。尔生既无知,尔死然后已。盐车未为甚,敝帷无复拟。惟人役万物,致用斯为美。用之失其所,益此即损彼。服牛利播种,钻龟卜休徵。牛龟何不幸,为人谋何矣。释氏欲无生,厥意殆见此。奈何说轮回,眩俗滋谲诡。人畜互相为,万万无此理。皮毛受困苦,王侯享华侈。谓皆前世事,夙业之所使。我独谓天性,岂各私一己。生囿形骸间,死散虚空里。性同质不同,窜易乌有是。爱人而爱物,人当近仁耳。使其一不爱,何惜一马死。我赋驿马篇,哀歌有深旨。
https://shici.929r.com/shici/BxgVtSziz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