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方万里,明日是重阳。
桑枣人家近,蓬蒿客路长。
引弓虚射雁,失马为寻羊。
见说今年旱,青青麦又秧。
中原方万里,明日是重阳。
桑枣人家近,蓬蒿客路长。
引弓虚射雁,失马为寻羊。
见说今年旱,青青麦又秧。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旅途中的景象与心情,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农事和个人经历的小巧安排,展现了诗人特有的情感体验。
“中原方万里,明日是重阳。”这里,“中原”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地理概念,泛指黄河流域一带,而“万里”则表达了一种广阔无垠的空间感。重阳节,又称重九或登高节,是我国传统节气之一,诗人特意提及此节日,以增添时序之感。
接着,“桑枣人家近,蓬蒿客路长。”“桑枣”指的是桑树和枣树,它们的存在常与农村生活联系在一起,而“人家近”则暗示了一个温馨而又平凡的小社区。相对之下,“蓬蒿”形容的是荒野小草,通常带有荒凉、萧瑟之意。“客路长”则表达了一种旅途的孤独与漫长。
“引弓虚射雁,失马为寻羊。”这里,诗人通过对一个猎人行动的描写,传递出一种生活中的无奈与挫折感。猎人的引弓射雁未中,反而丢失了坐骑,不得不去寻找,这既是对自然力量的无力回天,也映照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困顿。
最后,“见说今年旱,青青麦又秧。”“旱”指的是干旱,意味着这一年可能遭遇了干旱之灾,而“青青麦又秧”则是对麦子未能成熟、再次萌发的描写,透露出一种对于自然灾害和农事不顺的担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景物与个人经历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自然以及时间流逝的一种深切感悟。
岭上梅枝,送春风芳讯,直抵吾庐。
陵江一军独进,净扫萑苻。
鸣琴未几,便承恩、五马前驱。
比当日、东山折屐,老怀欣幸奚殊。
恨恨潢池盗弄,奈衰龄蹇足,空守乡闾。
行间代余宣力,赖尔诸雏。
角巾私第,待他年、鸠杖归扶。
还试问、元侯经训,何如黄石公书。
神山望里分明,幻出玉楼珠榭。
碧晃金迷,榄取几多姚冶。
仙源近接长生路,髣髴紫兰人下。
眷游情、不是闻风元圃,等闲图画。
漫相看、梦影雕甍倚处,月斧云斤无价。
凤管吹空,一曲绮筵歌罢。
天钱辛苦谁赢得,却向黄姑亲借。
但沈吟、怕说冰夷飞盖,翠澜生也。
乱红满径,正濛濛春昼,谢家庭院。重帘低亚。
恰苔黏雨砌,絮飞风幔。石鼎涛声,刚道雪芽初碾。
槐阴转。乍一晌游仙,绿窗人倦。本是瑶台伴。
记写韵前生,步虚天半。凤翎轻蹑。
问瞢腾可到,蕊珠宫殿。香茗才华,惆怅蓬莱清浅。
尘缘短,剩河阳、鬓丝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