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墙低野树高,颓檐四合罥蓬蒿。
昏霾在户云生肘,冷僻无春地不毛。
耆老怀安谋迁徙,行人觅食感萧骚。
安能一雨深三尺,斜日沟阴卧桔槔。
黄土墙低野树高,颓檐四合罥蓬蒿。
昏霾在户云生肘,冷僻无春地不毛。
耆老怀安谋迁徙,行人觅食感萧骚。
安能一雨深三尺,斜日沟阴卧桔槔。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贫瘠的乡村景象。首句“黄土墙低野树高”,以低矮的黄土墙与高耸的野树形成对比,展现出乡村环境的简陋与自然的辽阔。接着,“颓檐四合罥蓬蒿”一句,通过描述破败的屋檐被蓬蒿缠绕,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衰败与荒芜。
“昏霾在户云生肘”描绘了天空中乌云密布,仿佛要压到人的手臂上,暗示着天气的恶劣和环境的压抑。“冷僻无春地不毛”则直接点明了这个地方缺乏生机,春天也难以到来,强调了环境的荒凉与贫瘠。
“耆老怀安谋迁徙,行人觅食感萧骚”两句,通过老年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以及行人在寻找食物时的愁苦,反映了人们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艰难与无奈。
最后,“安能一雨深三尺,斜日沟阴卧桔槔”表达了诗人对于一场大雨能够带来改变的期盼,同时也描绘了在夕阳下,沟渠的阴影中,桔槔(汲水工具)静卧的场景,既寄托了对改变现状的希望,也蕴含了对当前困境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末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以及他们对于改变现状的渴望。
青原生下一角麟,单丁住山须底物。
试垂一□□□□,阿师鈯斧成乾没。
凭栏小立与僧语,浮云卷尽千峰出。
永怀倔强韩退之,南迁正坐讥诃佛。
山云开遮良偶然,自诧精神费诗律。
阎侯爱山得云饶,胜处迟留多记述。
慕韩每每手加额,见诗未读壁先拂。
此公文不数□□,微词天姿含宋屈。
邵阳归去知几里,万顷斜阳渡湘水。
一叶扁舟共看山,伯鸾德耀俱风味。
山中信宿不忍去,班草松间呼不起。
波心月出卧不知,但爱松风吹醉耳。
朝来拾得浩荡春,雪英红雨纷桃李。
大钟横撞山答响,遥知有寺藏层翠。
想见道人出迎客,犀颅戢戢三千指。
王事得从方外乐,佳处迟留固其理。
何当更和宿山诗,要看云泉生逸气。
名都大藩地,英俊蔚如林。
乌靴青衫中,时见阎资钦。
风度若英特,杳然自清深。
借无轩冕意,功名亦相寻。
合是廊庙具,下僚那敢沉。
邮亭款夜语,霜清特携衾。
篝灯伴清对,商略杂古今。
譬如武库开,错粲森球琳。
诗工出奇丽,写物意在琴。
绝如欧阳公,但欠雪满簪。
句法本严甚,颇遭韩柳侵。
愿为匿盆麝,耻作跃炉金。
世无子期耳,广陵谁赏音。
何当学梅福,九江归云岑。
铜梁蟠地角,此日诞英奇。
世路方敧侧,心田自坦夷。
著书扬子宅,讲学仲舒帷。
庠序声名久,朝廷议论推。
受釐才赐对,揽辔便逢时。
谁道儒宫冷,如今使节持。
幸全陈孺社,喜遇紫芝眉。
更祝灵椿寿,惊乌托稳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