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书频促马头东,更为边民缚狡童。
三箭不烦仁贵手,七擒自得武侯功。
枭雏已去古巢冷,狼子不归秋穴空。
何用声名达朝听,恐妨辟谷伴乔松。
诏书频促马头东,更为边民缚狡童。
三箭不烦仁贵手,七擒自得武侯功。
枭雏已去古巢冷,狼子不归秋穴空。
何用声名达朝听,恐妨辟谷伴乔松。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将领在边疆作战的场景,充满了英雄主义和智谋的色彩。首句“诏书频促马头东”,形象地展现了朝廷急切派遣军队东进的情景,体现了国家对边疆安全的重视。接着,“更为边民缚狡童”一句,既表达了对敌人的蔑视,也体现了保护边疆民众的决心。
“三箭不烦仁贵手,七擒自得武侯功”两句,运用了历史典故,赞美了将领们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战术策略,暗示他们如同古代名将李勣(即秦琼)和诸葛亮一样,能够以少胜多,以智取胜。
“枭雏已去古巢冷,狼子不归秋穴空”则通过比喻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敌人被击败后的凄凉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胜利的来之不易。
最后,“何用声名达朝听,恐妨辟谷伴乔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将领的敬仰之情,并暗示他更愿意隐居山林,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而非追求世俗的名声与权力。整首诗不仅赞扬了将领的英勇与智慧,也流露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佳人佩明月,笑语含春姿。
手握幽兰丛,照影清汉湄。
少年冶游子,行乐方及时。
折苕戏相赠,玉色頩自持。
归来种白璧,日沤文锦丝。
加币欲聘君,常恐岁月迟。
终然不可谐,翕欻听所之。
愿言遗芗泽,远慰千里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