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国哀鸿久廑心,不辞沮洳为亲临。
屡咨使节求长策,未许司农惜帑金。
高下节宣害差减,夏秋普熟慰诚深。
宜休息耳停巡辇,南望犹然惕不禁。
泽国哀鸿久廑心,不辞沮洳为亲临。
屡咨使节求长策,未许司农惜帑金。
高下节宣害差减,夏秋普熟慰诚深。
宜休息耳停巡辇,南望犹然惕不禁。
此诗出自清朝乾隆皇帝弘历之手,名为《两江总督尹继善等奏请南巡却其疏并诗以示意》(其一)。全诗以关怀民生、体恤民情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注与同情。
首句“泽国哀鸿久廑心”,开篇即以“哀鸿”比喻身处困境的百姓,表达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忧虑。接着,“不辞沮洳为亲临”一句,表明了诗人愿意亲赴灾区,实地了解情况,解决民众的困难的决心。
“屡咨使节求长策”描绘了诗人通过派遣使者,广泛咨询各方意见,寻求解决民生问题的长久之计。然而,“未许司农惜帑金”则揭示了在财政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诗人仍坚持不吝惜国库资金,尽力救助百姓的坚定立场。
“高下节宣害差减,夏秋普熟慰诚深”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合理的政策调整,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害,确保农作物在夏秋两季普遍丰收,以此来慰藉百姓的诚挚之心。
最后,“宜休息耳停巡辇,南望犹然惕不禁”则体现了诗人希望国家能够给予百姓适当的休养生息,停止频繁的巡视,让人民有时间恢复生产,同时,诗人对百姓的担忧之情依然难以释怀,时刻牵挂着他们的安危。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充分体现了乾隆皇帝作为君主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治理国家的高度责任感。
盘磴度夷轨,攒峰森戟列。
恍惚入芙蓉,叠蕊环可撷。
北涧疑日夕,东崖谓明发。
弱葛壁间援,石濑雪边越。
泉源曳如带,承溜循若玦。
台高屹莫擎,基坦昭林翳。
璿题肃梵宫,鲸钟答闳阒。
淩阳澹晴霭,倾阴贮夏雪。
苍莽郁千眠,于喁飒号厉。
虫涎篆竹符,石髓滋蒲节。
丈室逗层崟,欹枕栖灵窟。
雾綵散馀曦,芝光烛夜月。
习虑兹焉失,静境生怡悦。
千里粮应聚,神州屣堪脱。
渐伤年序颓,况乃天地闭。
高踪倘可寻,永与尘世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