篙痕看尚在,舟去已何之。
任是沧桑变,丹丘故不移。
篙痕看尚在,舟去已何之。
任是沧桑变,丹丘故不移。
这首诗《赋得浮丘石》由明代诗人韩上桂所作,通过“篙痕”与“舟去”的对比,以及对“丹丘”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转与永恒不变主题的深刻思考。
首句“篙痕看尚在”,描绘了船桨留下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暗示着过去的事物虽已逝去,但其痕迹仍能被铭记和追寻。接着,“舟去已何之”一句,以舟的离去引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预示着事物变化的不可逆转性。
“任是沧桑变”表达了世事无常,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之中,但这种变化并不影响诗人对某些永恒价值的坚持。“丹丘故不移”则强调了某些事物或精神的恒久不变,如同传说中的丹丘之地,象征着理想、信念或某种超越世俗的追求,即便外界环境如何变迁,这些核心价值依旧稳固不变。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探讨了时间、变化与不变之间的辩证关系,既展示了对过往的追忆,也表达了对永恒价值的执着追求,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思考和情感寄托。
秋来频上向吴亭,每上思归意剩生。
废苑池台烟里色,夜村蓑笠雨中声。
汀洲月下菱船疾,杨柳风高酒旆轻。
君住松江多少日,为尝鲈鲙与莼羹。
黄鹤东南来,寄书写心曲。
倚松开其缄,忆我肠断续。
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
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
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
蹇予未相知,茫茫绿云垂。
俄然素书及,解此长渴饥。
策马望山月,途穷造阶墀。
喜兹一会面,若睹琼树枝。
忆君我远来,我欢方速至。
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
我情既不浅,君意方亦深。
相知两相得,一顾轻千金。
且向山客笑,与君论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