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称唐,师出华阳。不起燕坐,翱翔帝乡。
名与山俱,道逐时芳。济民助国,能雨能旸。
贫者获富,热者得凉。群蒙所归,实在不亡。
四海称唐,师出华阳。不起燕坐,翱翔帝乡。
名与山俱,道逐时芳。济民助国,能雨能旸。
贫者获富,热者得凉。群蒙所归,实在不亡。
这首诗赞美了褒山定明禅师的德行与贡献,以“四海称唐”开篇,借历史上的盛世来比喻褒山禅师在当时社会中的崇高地位和广泛影响力。禅师虽不出于静室,却能翱翔于帝都,象征其精神的自由与深远。接着,“名与山俱,道逐时芳”,赞扬禅师的名声如同山岳般稳固,道德如同四季之花般常新,体现了其人格魅力与修行境界。
“济民助国,能雨能旸”描绘了禅师对民众福祉与国家发展的积极贡献,如同雨水滋润大地,带来生机与繁荣。进一步,“贫者获富,热者得凉”则具体指出了禅师通过智慧与慈悲,帮助贫困者获得富足,使炎热的人们得到清凉,形象地展现了禅师的慈善与智慧。
最后,“群蒙所归,实在不亡”表达了众人对禅师的敬仰与依赖,认为他的精神与教诲将永存不衰,如同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与象征,高度赞扬了褒山定明禅师的高尚品德与深远影响。
今岁垂弧,欲自寿、一辞莫措。
何可拟、翁头如雪,香山白傅。
首夏一番罹重病,去秋数月撄狂虏。
赖天公、肯为保余生,逢初度。
今幸释,千钧负。
尤可喜,归田去。
但蹒跚勃窣,龙钟如许。
薇柳诸关成底事,菊松三径犹堪主。
办篮舆、尚可檄渔樵,盟鸥鹭。
千古襄阳,天岂肯、付之荆棘。
宸算定、图回三载,一新坚壁。
狼吻不甘春哨衄,马蹄又踏寒滩入。
向下洲、一鼓扫群胡,三军力。
连帅是,并州绩。
宾佐有,雍丘逖。
赖阴人成事,同心却敌。
见说陈尸三十里,投鞍委甲如山积。
待老臣、为作岘樊铭,劖诸石。
天顾坤维,烦紫气、来从南斗。
鞭才定,匆匆塞上,咏薇吟柳。
少借日边霖雨望,教知天下风云手。
听吾民、争说近年无,前朝有。
平安夜,舒长昼。
笳鼓静,笙歌奏。
记西湖五月,藕花时候。
待把雁门冠带了,归来麟阁丹青旧。
放蜀山、万点入樽罍,为君寿。
老去生涯,都付与、一丘一壑。
功名事,惭非好手,几逢危著。
走马斗鸡年少趣,椎牛酾酒军中乐。
到而今、浑似梦中看,休休莫。
江湖路,西风恶。
霄汉志,秋云薄。
更那堪州铁,铸成重错。
当贵买臣毋足羡,知非伯玉真能觉。
问心期、应有海翁鸥,山人鹤。
明日生初,还知否、明年六十。
嗟老矣、满头都缟,寸心犹赤。
三十载间尘土债,几千里外风涛役。
赖君天、许放故山归,恩无极。
出而作,入而息。
美可茹,鲜可食。
任浩书空咄,禹笑人寂。
断国谋王非我事,抱孙弄子聊吾适。
且从今、时复一中之,杯中物。
西风吹上牛头,天涯慰此人情耳。
斜阳任晚,青山全似,故人知己。
迤逦归来,须臾懒去,桂华犹未。
待冰轮推上,梧桐树了,更儿是、点儿几。
满眼碧天如洗。
便分明、水晶宫里。
区区玩事,一觞一咏,一灯而已。
欲待无眠,争如且恁,有无穷意。
怕嫦娥,隔窗偷看,须下却、帐儿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