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豫章大十围,野桥流水相因依。
天晴茅竹数峰出,春暖桃花双燕飞。
风高隐几闻伐木,日暮杖藜歌采薇。
杜陵旧业无处问,溪上草堂今是非。
门前豫章大十围,野桥流水相因依。
天晴茅竹数峰出,春暖桃花双燕飞。
风高隐几闻伐木,日暮杖藜歌采薇。
杜陵旧业无处问,溪上草堂今是非。
这首元末明初蓝智的《过巢云故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山居图景。首句“门前豫章大十围”,以粗壮的豫章树(一种高大的乔木)衬托出宅院的古老与庄重。接下来,“野桥流水相因依”则展现出自然环境的和谐,小桥流水相互映照,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天晴茅竹数峰出”描绘了雨后放晴时,几座竹峰在阳光下若隐若现,清新脱俗。春天的气息在“春暖桃花双燕飞”中得到进一步体现,桃花盛开,燕子双飞,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诗人在此时“风高隐几闻伐木”,听着远处的砍柴声,心境悠然。
傍晚时分,“日暮杖藜歌采薇”,诗人手持藜杖,一边漫步,一边吟唱,仿佛回到了古代隐士的生活,表现出淡泊名利的志趣。最后两句“杜陵旧业无处问,溪上草堂今是非”,诗人借杜陵典故,表达了对过去田园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变迁的感慨,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过去生活的追忆,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情怀。
至人若浮云,会遇何有常。
有伟渊然子,早师赵元阳。
西游崆峒山,心迹两超越。
朝餐赤城霞,夜弄瀛海月。
瀛海几清浅,鲸波隔人烟。
楼船送童女,白日迷秦天。
伊谁秘灵机,颠倒凿玄窍。
相视乃无为,不言亦不笑。
问君此何之,颜色如桃花。
谷城访黄石,勾漏求丹砂。
我从昆崙归,秋鬓忽已雪。
安得骑青龙,相从叩真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