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登嵩山十首·其三捣衣石》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登嵩山十首·其三捣衣石》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玉女云为衣,飘摇不须捣。

空传岩下石,夜杵知谁抱。

清泉供浣濯,素月铺缯缟。

人世迫秋寒,处处砧声早。

(0)
注释
玉女:仙女。
云:云彩。
捣:捶打衣物使其平整。
空传:只有。
岩下石:山岩下的石头。
夜杵:深夜捣衣棒。
清泉:清澈的泉水。
浣濯:洗涤。
素月:皎洁的月亮。
缯缟:白绸。
人世:人间。
秋寒:秋意的寒冷。
砧声:捣衣棒敲击的声音。
翻译
仙女以云为衣裳,无需捣洗就能轻盈飘荡。
只有山岩下的石头,深夜里传来捣衣棒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劳作。
清澈的泉水供洗涤之用,皎洁的月光如同白绸覆盖大地。
人间已感受到秋意的逼人寒气,处处早早响起捣衣的砧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气十足的画面,以玉女为题材,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玉女云为衣"象征着仙女的纯洁与飘逸,"飘摇不须捣"暗示了无需人间劳作的宁静。接下来的诗句通过"空传岩下石,夜杵知谁抱",想象捣衣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从山岩间传出,神秘而幽深,让人联想到仙女独自在月光下洗衣的场景。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清泉洗涤衣物的洁净,以及素月映照下的洁白织物,如同缟素的月亮铺展在地。然而,"人世迫秋寒,处处砧声早"又将读者拉回现实,感受到人间秋意渐浓,家家户户早早响起的捣衣声,与前文的仙境形成对比,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理解和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捣衣石为媒介,巧妙地融合了神话传说与现实生活,展现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苏辙的笔触细腻,情感深沉,富有哲理。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浣溪沙

东风拂面酒初醒。会向珠帘掬玉筝。

绿云懒整怕轻盈。

流水不传箫底恨,落花空结梦中情。

教人无那月斜明。

(0)

听潮

寂默无闻地,潮来忽有声。

亦能骇视听,终觉壮心情。

于世常存信,为人类不平。

广陵空见说,何似此分明。

(0)

象之为兽,形体特诡。身倍数牛,目不逾狶。

鼻为口役,望头若尾。驯良承教,听言则跪。

素牙玉洁,载籍所美。服重致远,行如丘徙。

(0)

玉山东岳庙遇旧识严星士

忆昨东归亭下路,数峰箫管隔秋云。

肩舆欲到妨多事,鼓枻重来会有云。

春夜绝怜灯节近,溪声最好月中闻。

行藏无用君平卜,请看沙边鸥鹭群。

(0)

待月集宗伯凤山邸第

风梧翻夕籁,云叶漏轻光。

东林初上月,华馆更留觞。

寅清欣务简,宴语接宵长。

方占德星聚,复咏柚华芳。

(0)

台湾竹枝词·其七

佳期屈指到秋中,月饼团圆百印红。

儿女鸠钱买瓜果,七层塔子火玲珑。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庄忌 茅坤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