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之为兽,形体特诡。身倍数牛,目不逾狶。
鼻为口役,望头若尾。驯良承教,听言则跪。
素牙玉洁,载籍所美。服重致远,行如丘徙。
象之为兽,形体特诡。身倍数牛,目不逾狶。
鼻为口役,望头若尾。驯良承教,听言则跪。
素牙玉洁,载籍所美。服重致远,行如丘徙。
这首诗《象》由汉代诗人杨孚创作,通过对大象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外貌特征和温顺的性格。诗中以“象之为兽”开篇,点明主题,随后详细描述了大象的体型、眼睛、鼻子以及行为习惯。
大象的体型庞大,是普通牛的两倍,但眼睛却不大,与猪的眼睛相似。鼻子成为了嘴巴的附属物,似乎在向头部延伸。大象被描绘为温顺的动物,能够接受教导,听到话语时会下跪。牙齿洁白如玉,这是文献中常提到的特点。大象还能承载重物,长途跋涉,其行动如同迁徙一般稳定。
通过这首诗,杨孚不仅展示了大象的物理特征,也传达了对这种动物温和性格的赞美。诗中将大象的形象与人类的行为相联系,强调了其作为智慧生物的一面,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