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官少公事,閒坐如家居。
闭户听风雨,重读架上书。
岂无借书瓻,小酌勿用沽。
岂无苜蓿盘,园丁送嘉蔬。
溪童把钓竿,时得径寸鱼。
采薇拾橡栗,视此已有馀。
怀哉天地恩,不弃无用儒。
舍此将何之,狂士多迷途。
终不如归田,一蓑溪上锄。
儒官少公事,閒坐如家居。
闭户听风雨,重读架上书。
岂无借书瓻,小酌勿用沽。
岂无苜蓿盘,园丁送嘉蔬。
溪童把钓竿,时得径寸鱼。
采薇拾橡栗,视此已有馀。
怀哉天地恩,不弃无用儒。
舍此将何之,狂士多迷途。
终不如归田,一蓑溪上锄。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家中安逸自得的生活状态。"儒官少公事,閒坐如家居"表明诗人不是繁忙的官员,而是有着闲暇时间能够安坐于家庭之中。"闭户听风雨,重读架上书"则写出了诗人在室内关上门窗,倾听外面风雨声,同时翻阅书籍,这两件事都表现出一种静谧与思考的氛围。
接下来的几句"岂无借书瓻,小酌勿用沽。岂无苜蓿盘,园丁送嘉蔬。溪童把钓竿,时得径寸鱼。采薇拾橡栗,视此已有馀。"则展现了诗人生活中的细节:借书瓻(即借酒杯),小酌而饮,不需购买;家中可能还有苜蓿盘和园丁送来的蔬菜;溪童钓鱼偶尔能得寸鱼;采薇拾橡栗,视之已有剩余。这些描写都透露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与珍惜。
最后两句"怀哉天地恩,不弃无用儒。舍此将何之,狂士多迷途。终不如归田,一蓑溪上锄。"则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选择。他感念天地的恩赐,没有抛弃那些看似无用的学者(即自己);如果放弃目前的生活,将会如何?狂士多迷失方向,最终还是觉得没有比归隐田园更好的选择,一心一意在溪上耕作。
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平淡生活的珍视和满足,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体悟。
可怜走马骑驴汉,岂有风光肯占伊。
只有三张最惆怅,下山回马尚迟迟。
小捷风流已俊才,便将红粉作金台。
明年未去池阳郡,更乞春时却重来。
因思上党三年战,闲咏周公七月诗。
竹帛未闻书死节,丹青空见画灵旗。
萧条井邑如鱼尾,早晚干戈识虎皮。
莫笑一麾东下计,满江秋浪碧参差。
芳草渡头微雨时,万株杨柳拂波垂。
蒲根水暖雁初浴,梅径香寒蜂未知。
辞客倚风吟暗淡,使君回马湿旌旗。
江南仲蔚多情调,怅望春阴几首诗。
身随白日看将老,心与青云自有期。
今对晴峰无十里,世缘多累暗生悲。
文字波中去不还,物情初与是非闲。
时名竟是无端事,羞对灵山道爱山。
眼看云鹤不相随,何况尘中事作为。
好伴羽人深洞去,月前秋听玉参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