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吹动客边秋,散作游人鬓上愁。
惟有阶前明月好,夜深相对仲宣楼。
西风吹动客边秋,散作游人鬓上愁。
惟有阶前明月好,夜深相对仲宣楼。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萧瑟与客居他乡的愁绪,通过自然景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意境。
首句“西风吹动客边秋”,以“西风”这一典型的秋季元素开篇,暗示季节的更替和离别的氛围。西风不仅带来了凉意,也吹动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离别感伤的场景中。
次句“散作游人鬓上愁”,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愁绪。这里的“游人”不仅仅是外来的旅人,也是诗人自我的象征,他将愁绪比作西风散落的细雨,轻轻洒落在游人的鬓发上,形象地表达了愁绪的无形却无处不在,渗透到每一个细微之处。
第三句“惟有阶前明月好”,转折中透露出一丝安慰。在一片愁云惨淡之中,诗人发现了唯一的美好——阶前的明月。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内心深处希望与光明的寄托。明月的清辉似乎能暂时驱散心中的阴霾,带来一丝宁静与慰藉。
最后一句“夜深相对仲宣楼”,将画面推向高潮。诗人与明月相对,仿佛是在仲宣楼这样一个特定地点,与自然和内心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对话。夜深之时,四周寂静,只有诗人与明月相伴,这种孤独而静谧的时刻,既是情感的释放,也是心灵的洗礼。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秋日离愁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内心孤独的深刻体验。在对比与转折中,诗人找到了一丝安慰,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离别与自我反思的共鸣。
游飏下晴空,寻芳到菊丛。
带声来蕊上,连影在香中。
去住沾馀雾,高低顺过风。
终惭异蝴蝶,不与梦魂通。
鹤发垂肩懒著巾,晚凉独步楚江滨。
一帆暝色鸥边雨,数尺筇枝物外身。
习巧未逢医拙手,闻歌先识采莲人。
笑看斥鴳飞翔去,乐处蓬莱便有春。
兹山昔飞来,远自琅琊台。
孤岫龟形在,深泉鳗井开。
越王屡登陟,何相传词才。
塔庙宗其巅,规模称壮哉。
禅堂清溽润,高阁无恢炱。
照耀珠吐月,铿轰钟隐雷。
揆余久缨弁,末路遭邅回。
一弃沧海曲,六年稽岭隈。
逝川惜东驶,驰景怜西颓。
腰带愁疾减,容颜衰悴催。
赖居兹寺中,法士多瑰能。
洗心听经论,礼足蠲凶灾。
永愿依胜侣,清江乘度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