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仙掌》
《仙掌》全文
唐 / 秦韬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万仞连峰积翠新,灵踪依旧印轮巡。

何如捧日安皇道,莫把回山示世人。

已擘峻流穿太岳,长扶王气拥彊秦。

为余势负天工背,索取风云际会身。

(0)
翻译
连绵万仞的山峰积聚着新鲜的翠色,神灵的足迹依然按照古老的轮回在巡视。
哪里比得上捧着太阳守护皇道,不要向世人展示回归山林的景象。
它已经开辟激流穿越巍峨的太岳,长久地扶持王者之气环绕强大的秦国。
它的威势仿佛背负着天工之力,期待着风云际会的时刻展现自我。
注释
万仞:形容极高峻的山峰。
灵踪:指神灵或圣贤留下的踪迹。
捧日:比喻守护或侍奉君主。
皇道:古代指皇帝的统治之道。
回山:指隐居或退隐山林。
峻流:急流,形容水流湍急。
太岳:古代称华山为太岳,这里泛指高山。
王气:古代认为帝王的气象,象征权力和运势。
风云际会:比喻时机成熟,各种有利条件汇聚。
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自然山川的深切感悟。开篇“万仞连峰积翠新,灵踪依旧印轮巡”描绘出一幅连绵不绝的青翠山脉与悠远的仙踪交织的画面,其中“万仞”形容山势之险峻,“灵踪”则暗示着仙人或神迹的存在,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寄托的向往。

继而“何如捧日安皇道,莫把回山示世人”中,“捧日”象征着与天地合一的境界,“安皇道”则是仙家修炼之法,诗人询问自己为何不以仙道自安,而是要将仙境展示给俗世间的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渴望。

“已擘峻流穿太岳,长扶王气拥彊秦”一段,通过“擘峻流”、“穿太岳”的壮丽描写,展示了诗人对雄伟山川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心中对王者气象的敬畏和对历史遗迹的怀念。

最后,“为余势负天工背,索取风云际会身”中,“负天工背”形容承载着天地造化之力,“索取风云际会身”则表达了诗人想要与自然界融为一体,达到精神与大自然合一的境界。

整首诗流露出浓郁的神仙思想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切赞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尘世与仙境选择的矛盾。

作者介绍
秦韬玉

秦韬玉
朝代:唐   字:中明   籍贯:京兆(今陕西西安市)   生辰:882

秦韬玉,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唐代诗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韬玉从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时人戏为“巧宦”,后不知所终。
猜你喜欢

论古十二首

致身谁并武昌贤,沥胆披肝气浩然。

奉诏但知君有命,行师敢道主无权。

风波诬陷惟三字,日月争光直万千。

忠报死留书背上,桧奸卖国罪通天。

(0)

论古十二首

百战孤城八面摐,云梯摇撼卫旌幢。

忠知天日原无二,义薄云霄竟叠双。

绝粒七旬甘死守,同枯万骨不生降。

可怜宝马姬僮毙,饮血登陴尚力扛。

(0)

论古十二首

高结茅庐何处寻,卧龙冈山卧龙吟。

出身俨受耕莘聘,造福如施梦弼霖。

巾扇风流师相业,桑田淡泊圣贤心。

小儒不识王功大,管乐齐观说到今。

(0)

论古十二首

富春山里爱吾庐,箕颍幽风太古初。

贵重不关天子友,清高偏在钓人居。

庙堂咄咄宁相助,烟水茫茫只自如。

物色羊裘终弗仕,东京气节此权舆。

(0)

水仙花·其二

步月盈盈水上吟,琼姿不杂众香林。

出尘涤贮千层玉,作意妆成万点金。

洁白雅宜高士品,娇黄晕醉美人心。

清标压得群芳倒,浪说梅兄恨至今。

(0)

鲫潭月夜泛舟

十里寒潭净碧流,歌声风送月明舟。

云山倒挂千层画,天水交融一色秋。

宿鹭连拳围玉镜,跃鱼喷沫碎金毬。

江亭上下随波去,人在冰轮转处游。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