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二河山势自西,芙蓉朵朵插天齐。
九重日上黄金阙,十里人行白玉堤。
政改辽金元殆尽,气凌韩赵魏皆低。
要当尽览全燕胜,绝顶同君一一跻。
百二河山势自西,芙蓉朵朵插天齐。
九重日上黄金阙,十里人行白玉堤。
政改辽金元殆尽,气凌韩赵魏皆低。
要当尽览全燕胜,绝顶同君一一跻。
这首诗描绘了香山的壮丽景色与历史底蕴。首联“百二河山势自西,芙蓉朵朵插天齐”以夸张的手法,将香山的山势比作层层叠叠的河山,而“芙蓉朵朵插天齐”则形象地描绘出山峰之高峻,仿佛朵朵芙蓉花直插云霄,展现出香山的雄伟壮观。
颔联“九重日上黄金阙,十里人行白玉堤”进一步渲染了香山的辉煌与繁华。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九重日上黄金阙”比喻香山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和辉煌成就,如同皇宫的黄金宝座;“十里人行白玉堤”则描绘了香山周围道路的宽阔与繁华,犹如白玉铺成的堤岸,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颈联“政改辽金元殆尽,气凌韩赵魏皆低”则从历史的角度赞美香山。通过对比辽、金、元等朝代的衰败与香山的气魄,强调了香山在历史变迁中的独特地位和不凡气度,仿佛它超越了其他历史时期的辉煌,独树一帜。
尾联“要当尽览全燕胜,绝顶同君一一跻”表达了诗人对香山美景的向往和探索精神。诗人希望与读者一同攀登香山的最高峰,欣赏全燕(即今北京地区)的胜景,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香山的自然景观,也蕴含了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广阔的胸襟。
春郊散轻霭,日出车马动。
看君晓装发,送客尊酒重。
众人别良易,我别情靡共。
飞缨转山曲,返颈即成梦。
虽梦去奈何,不梦存者多。
一言起相顾,慷慨成笑歌。
清吟散泉石,醉墨蟠云萝。
人生苦汲汲,浩如长江波。
江波西南流,君行方北辀。
林深足豺虎,路废空亭邮。
处常山中居,出亦山中游。
不嗟吾道穷,每为斯民忧。
忧民竟何为,从事犹俛眉。
晚达十六七,万事悬难知。
但穷圣贤意,莫赋离骚辞。
有得常记我,以慰朝夕思。
崎岖巴峡走单车,潇洒鄞江想载旟。
驰款比追前日好,开缄忽奉去年书。
篇章互及情皆见,踪迹相暌义不疏。
但使鳞鸿勿虚过,何须临纸恨踌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