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葩吐燄霎时中,殷七应输技未工。
原有蒲帘延月者,愧言此乐与民同。
千葩吐燄霎时中,殷七应输技未工。
原有蒲帘延月者,愧言此乐与民同。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灯会的热闹景象,通过对比和自谦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节日氛围的深刻感受。
“千葩吐焰霎时中”,开篇以“千葩”比喻众多的灯笼,以“吐焰”形容它们瞬间点亮的辉煌景象,生动地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灯火通明的壮观场面。“霎时中”强调了这种美景转瞬即逝的特质,增添了时间的紧迫感和观赏的急迫心情。
“殷七应输技未工”,这里提到“殷七”,可能是指某位技艺高超的灯匠,诗人通过对比,暗示自己或所描述的灯会可能在技艺上略逊一筹,表达了谦虚的态度。同时,“技未工”也暗含了对传统手工艺的尊重和赞美。
“原有蒲帘延月者”,这句话巧妙地将元宵节的灯火与自然界的月亮联系起来,暗示了人们在享受节日欢乐的同时,也在欣赏着自然之美。蒲帘在这里可能象征着一种遮挡或引导光线的方式,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愧言此乐与民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民众共享节日之乐的感慨。他感到有些惭愧,因为虽然他也参与其中,享受着节日的喜悦,但似乎无法完全与普通百姓同乐,可能指的是身份、地位的差异,或是对更广泛民众幸福的深切关怀。这句诗体现了诗人深沉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元宵节灯会的美丽与热闹,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传统节日文化、自然美景以及社会和谐的深深感悟。
滩流斗落惟璠玙,雕栏照水光如濡。
层峦叠巘争蟠纡,翠岩百尺蹲于菟。
何年巨人出归墟,揭竿合负神鳌趋。
飘流人间峙蓬壶,至今犹为仙圣居。
飞軿往来谁与俱,下有驯雉随双凫。
英风爽气凌清虚,楣间新诗露珊瑚。
顾余老懒与世疏,欲往勾漏嗟无徒。
会须策辔追云车,无使吃口嗤癯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