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萋萋迷远树,苍波渺渺流何处。
扁舟向夕访良朋,篷窗远载残阳去。
芳草萋萋迷远树,苍波渺渺流何处。
扁舟向夕访良朋,篷窗远载残阳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画卷。首句“芳草萋萋迷远树”,以茂盛的芳草和远处模糊的树木,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幽深的自然景象,暗示着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探索。接着,“苍波渺渺流何处”一句,通过描写广阔无垠的水面,引人遐想,水波不惊,却让人思考其流向何方,暗含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追寻。
“扁舟向夕访良朋”,在傍晚时分,诗人乘一叶扁舟,前往探访友人,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也反映了诗人渴望交流、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感。最后,“篷窗远载残阳去”描绘了诗人离开时的情景,篷窗随风摇曳,载着余晖远去,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感慨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具有浓郁的诗意与哲思。
春风夜飞招月檄,檄月司花月供职。
月落千娇百媚丛,诸花为月妍为容。
楼东月照楼西皎,楼西月向楼东笑。
月与花戏天中流,花与月浴江中浮。
月皆不管春风怒,花为月歌为月舞。
舞者媚绿歌娇红,争怜妒宠惊春风。
出有入无多变异,花竟不晓月之意。
江花恼天天花愁,东楼月掩西楼羞。
花亦自睡花自醉,月倦欲归归未至。
却缘晓钟呼月回,月回花醒花不知。
白兔速圩顶,暗壁收遗编。
握之不盈掬,而能千万年。
天地可无人,秦火乃可然。
其粗洒埽间,其精造化先。
后来读书者,暗引佛与仙。
之人胡弗灵,所论各有偏。
嚣祲碍亭毒,三精惨不鲜。
涂饰为善治,制作埋九渊。
固有二三子,梯级堪攀缘。
夜永发孤啑,思远能废眠。
拔地为五岳,岂其高到天。